汪恒先生: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一种诗意的建筑创作策略

2012-4-7 22:21|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923| 评论: 0

摘要: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汪恒先生: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就以这个题目呼应我们大会的低碳、创新、设计的主题。我们国家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有了大发展,当然同时我们都知道出现了千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汪恒先生: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的就以这个题目呼应我们大会的低碳、创新、设计的主题。我们国家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有了大发展,当然同时我们都知道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实际上怎样破解这样的难题,也就是我们设计师、建筑师一个很重大的责任。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应该以一种创新的设计,创新的设计是破解千城一面的重要的途径,今天在这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交流。

  我的内容从一种新的视角讲一下我们认识的新的所谓建筑城市中的阴阳关系或者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二个方面就是针对这样一种新的认识,我们建立一种新的设计创作的策略。如果有时间我们再以这种设计策略为基础做的项目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在城市建筑中通常认识的阴阳关系,一般来说我们大家都理解为是建筑的实体和空间之间的对比,阴阳关系。还有实体的虚实对比,比如说石材和玻璃之间的。另外是实体的细繁的对比,这是我们通常都能够理解的这样一种阴阳关系。

  这是实体的虚与实的一种对比,我们也能理解成阴阳对比的关系。在这认识的新的关系,实际上可以说一种叫欧式几何的空间和非欧式几何空间,他们这样一种对比关系其实也能成为一种阴阳的现象和关系。比如说这样的欧式几何直线面形成的空间和曲线面体形成的几何空间,他们之间放在一块可以看得出他们的对比,形成也是一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和阴阳对统一的关系。

  另外一个视角可以说是实体造型中直线面体和曲线面体之间的关系,从案例上也可以看见。这个音乐厅的曲线面体和钢里面的关系,也是一种新的阴阳的对比关系。当然这种阴阳关系在建筑中、城市中还有其他的关系,我们主要针对这两种对比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这接下来想说,实际上这种阴阳关系在城市和建筑中是一个客体存在的,在意识性、共识性方面存在的状态有独立的现象,有并体的状态,交替的状态,总体来说是混沌和平衡的状态。刚才阴阳关系能够看得见在做规划或者是在已有的历史上面城市中现代的城市中,其实这种关系都是定制存在的,或者说交替在一块的,这样一种状态。

  刚才是从分析建筑的特点方面来阐述新的视角发现的阴阳关系。从我们主体这方面来说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分析,比如说我们可以拿建筑性格说来解说,这个性格说也是创作设计观察一组建筑的时候和认知,这是所谓对他的一种印象,能够感受到他的建筑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可以有男女之分,比如说纯爷们,纯姐们的解释,我们把照片对立起来就可以看到,这些建筑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性格,从主观的感受者来说可以看到阳刚的性格。但是在这我主要是从形态的方面来说,形态方面主要是结合刚才所谓的欧式几何,低碳技术上的建筑,有阳刚的性格。

  我们也能感觉到阴柔建筑的性格。其实人是有天生具备太阳神阿罗波的因素和酒神帝俄索斯的元素,理性和人性统一在身上。太阳神代表了理性和官方正式或者正统,这个酒神表达的是一种艺术,阴柔。建筑我认为是一种人性的物化,有这么一种特征,你把相应的观察建筑的时候,能够发现建筑也有这样一个偏向特征,同时很多建筑同时具有感性和理性,活力和沉稳的因素在这里面。我们在这找了一些照片,你能够看得见这些建筑其实就是有这么一种双重的形成或者说是一个混合的性格在这个里面。

  室内、室外都能够有很大的表现,当然对于这种性格的偏向有很多影响因素,我们在这主要是通过刚才说的形态的方面,从这方面来进行研究。其实色彩、尺度都可以对这个建筑的性格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这张图片同样是一个门洞的效果,但是我们看到左边的建筑可能更有一种阴柔的概念的结合,右边可能更阳刚一些。色彩其实对建筑的性格也很大,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在这想阐述的内容。有的时候这些因素并不是我们直接的简单的类推出来的性格的差异,比如说按照鸟巢带曲线的建筑,但是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阳刚的建筑,水立方这样一个直线高级的建筑,从形态上来说应该是阳刚的建筑,但是由于材料的不同,色彩的不同也显示出阴柔一面。

  前面介绍通过新的视角认识建筑现象,相应我们可以通过这种阴阳关系把建筑进行新的分类。在这我分为线性的建筑,线性和线型的建筑,在激烈的宇宙关系上的建筑,比如说最极端的例子秘斯的纯净几何体,以钢、静、阳为特点,这种建筑易快速经济的设计加工和建造,我们最常见的方盒子。发展到这,现在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这是有很大的负面因素,制约因素在里面的,就是这样线性的建筑。

  我也并不是否定这样线性建筑,线性建筑做的好还是非常棒的建筑。在这相应举的一些例子也是很好的,并不是形成千城一面单调的建筑形状。这种复杂态的线性建筑也是很有意思和意境的建筑。第二种建筑,可以定性为非线性建筑,比如说哈迪德的曲线、面体建筑,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之成为一种可能,这种建筑也有其问题,难建造,造价高,这样一些建筑归类为非线性的建筑。

  第三种分类,刚柔结合,动静结合的,我们的板要能使用,楼板就是一个水平的层面,实际上不大可能是全线性的建筑,这样主要是从我们理解上的分类。这是指线性和非线性结合式的建筑。从形态上来说直线面体和曲线面体的结合,这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博物馆,看见最有特色的一面实际上是曲线面体,但是其实里面都仍然是含着一种曲直结合的在里面。也许在更深一个层面上是这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才创造了特色,而不能仅仅是看成曲线的一面。

  把三种建筑的分类作为一个考虑,也就讲到我今天所说的,我们现在的一种创作和设计中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手法,我觉得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解决方法,这种策略,就是建筑的实体、空间的标题和线性和非线性结合的创作策略。这种建筑出来和前面能够看得见的是一种对比、统一,阴阳平衡的建筑形态。

  我觉得这种设计策略合理性基础还是很充足的,在这个地方列举了几条。一个是建筑的线性与非线性形态具有各自科学人文美学基础和实用性,宇宙间的客观、共存形成了事实,当代多元的文化艺术价值观和当代科学发展认识论上形成新的规律其认为世界的主体特征是混沌的,这个观点对于我们的策略和线性非线性结合的建筑是最好的认识论上的结束,这种人数论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一些,中国人精华的阴阳的观点或者是说辩证法的价值观,其实都让我们更能够接受这样一种建筑。

  从后工业时代创意经济,消费时代的社会的民众需求来说,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建筑,不希望千城一面单调,简单的建筑,而实际上这一块也是给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人的性格也是多重的,建筑也应该是这样的,可以在线性和非线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而且该策略其实有很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使经济结构、功能、艺术等方面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的状态。对于我们创作的主体,就是我们建筑师对这种建筑的创作,其实在设计过程中就是一种主观的能动性的选择在里面,我们都知道设计很多情况下是被选择和判定,这样一种状态下我们各有优点。也许整个策略说的意思更在于放在一组建筑和一栋建筑立面的策略,前面的例子也能看见很多在城市中,建筑群中已经是这种刚柔情况客观存在平衡的状态下的。

  我们在这个思路基础上做了一些设计策略的表现方式的总结,我们其实可以从城市建筑群单体室内外空间层次,从形态空间表皮等方面来认识、了解一些具体的表现方式。这个表现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可能会觉得更有意思一些。因为分类可能也并不科学或者也不是那么完整的逻辑,但是我这有了七、八种分类,一种是平面二围上取直结合的方式,一般树向垂直受力比较好,比较经济,我们可以看平面外直内曲,这种与周边的环境特别容易协调,自己形成个性。平面内直外曲是个性不足,内部又非常适用。平面半直半曲式等等,比如说有一些案例可以看得出来,这种是平面外直内曲的策略。

  这是平面内直外曲,有一些例子并不是太多,但是能够反映出来我说的这样一种关系,这种策略的表现方式。还有半曲半直。同样一组建筑里面一半曲一半直的。平面跟剖面结合起来在一起,我们平面是直线面的,剖立面是曲立面的,还有结合的方式,这种是平面都是平直的关系,但是在剖面上立面上是曲面的关系,这也是非常经济的,效果上又是有特色突出来。一些老的建筑都存在平面是曲的,剖面是直线的,这仍然是所谓我们结合式的建筑。多层的曲面、水平面成叠的关系。我们从剖立面上看下面直,上面曲,这种最经典的是我们国家的古典的建筑,大屋顶建筑,上半部是曲面,下半部是直面。

  实体和空间的曲直结合的案例,做则的房子洞里面是直线面体的关系,外面是优美的曲线态。空间与空间的曲直接的结合式,这个更多的表现在室内建筑中。还有是线性的实体和非线性表皮的结合,或者非线性的时候实体和线性的表皮结合的方式。这个体本身是一个很完整的欧式几何的建筑群体,它的面部的表皮是一个曲线的状态,这也是非常简单实用又出效果的策略。在城市的层面上,建筑群的层面也有刚柔结合的策略,比如说城市的方格网有机的自由形态的结合,建筑群中可以看到刚柔的结合,城市群,城市空间中,还有大的城市形态,包括我们新做的。其实这样一种策略可能在很多的建筑里面也都在利用,在这形成了一种设计的策略或者上升到了一定的理论上来认识和推广。

  其实这样一种策略,刚才举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如果加上复杂度,他们的结合整合,形态其实是可以非常的丰富,这正是我们建筑师创作、创新新的途径,新的方向。该设计策略只是在一个形态方面向大家做了一个介绍,其实前面介绍的东西也隐含着说到经济、功能,把一个建筑做的好,光是形态上策略还不够,一定要跟其他的建筑问题综合性的要解决,可以融会贯通来解决,这是列举的这样一种策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谢谢各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