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方言——地域性建筑创作思考

2012-4-7 21:42| 发布者: mbampa| 查看: 2052| 评论: 0

摘要: 下面进行演讲的嘉宾是,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恺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学说方言——地域性建筑创作思考。大家欢迎!    崔恺:大家下午好,这好象是一个现实,所以为了照顾 ...

   下面进行演讲的嘉宾是,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恺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学说方言——地域性建筑创作思考。大家欢迎!
  
  崔恺:大家下午好,这好象是一个现实,所以为了照顾到今天我们这样一个国际的场所,我也不得不使用非母语,用英语来说,在我说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简单的用中文的翻译一下。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说方言。我简单的翻译一下,我说中文都说普通话,但是中国很大,普通话也有很多的方言,也有很多的口音,不仅有方言,还有口音。带口音说明这个人从哪里来的,反过来来说你带着某种口音,可能会使你旁边的人对你的认同感不同,在80年代的时候广东开始富起来了,所以很多人愿意说话模范广东口音,看上去觉得比较有钱,90年代上海发展起来了,上海人说普通话在很多人语言当中出现了,而上海是中国最早资本主义发展的地区,所以上海一直有一个优越感,他们比较现代化,他们很文明,所以上海人在一起总说上海话,这也是说明语言对一个人家乡的认同感,以及对自己身份认同感的感觉。
  后来台湾从经济上、政治上还有娱乐方面,开始慢慢的进入到大陆地区。实际上很多人开始模仿台湾的一些口音来说普通话,所有这些都使语言本身带有另外一个意味,就是语言和认同感也有关系。反过来有一些地区比较落后,有一些地区的民风受到了其他地方人的排斥,所以有一些人回避自己说自己的家乡话,这种话也有,中国也有这样一些省份,有一些人出来以后就不说家乡话,怕被别人看不起,我觉得这样一些社会现象,是我今天说这个想法的起头,我实际上想说的是建筑。
  建筑师是用建筑语言来说话的,在古代的时候,在过去的时代因为地方环境的不同,建筑材料发展的不同,资源的不同,以及建筑技术和文化方面的不同,所以使这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在现代社会当中,因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在这样背景下,地方的特色,地区的差异降低了。
  大家越来越多人用一种共同的语言,一种现代的语言来说话。建筑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就削弱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城市和城市之间地方的特色。当然这种建筑领域的普通话实际上也是在变化,每一个时代也有不同的,像在现代建筑早期的时候语言和今天的语言也是不一样的,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师他们创造的一些视觉语言和随着建筑技术新的发展,这样可能性,都使这样语言不断的变化。其他的建筑师,大量的建筑师随着这样语言的变化来跟进,最开始个人化的特色语言,最后变成了一个非常时尚或者慢慢变成了一种普通话。这样一种现象,建筑语言同化的现象,实际上仍然是威胁到人们对自己家乡地方性的认同。
  应该说,当这些城市慢慢的变成一样的时候,你只发现这些人还在说他家乡的话,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口音,但是这个城市已经没有个特色了,这就变成了很奇怪的现象,但是这个现象非常普遍,比如说去四川,大家说话不一样,但是建筑都差不多,这是我们的一些困惑。
  各地近些年来为了强调自己的地方特色,也在做一些仿古建筑或者是地方性的建筑,但多数还是用于旅游的发展,就是为了创造一些旅游的景点来做。实际上跟这个城市的特色还有一定的差异。
  最后这一段话想说的是,当然我们并不能够因为担心这个城市失去特色,然后我们重新去说过去那个时代,让人们很难互相沟通的一些方言,方言之间的沟通变得非常困难,也很难把我们的建筑回到过去的时代,回到农耕时代,历史的那种景象,我觉得这也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应该做的一件事,方言可能学不会,但是我们可以掌握一些口音,这些口音让我们用一种语言来交流,但是这些口音使你的语言带有明显的地方性。所以作为建筑师来讲,当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做创作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学习那个地方的方言,然后把它变成你建筑的一部分,换句话说你建筑的那一部分就带有当地的口音,我想这是有可能的。
  当然我也认为,这样一个方言,我们把建筑的语言比作方言的方向来比喻的话,用语言的方向来比喻,我觉得这并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有可能从历史到今天的文化延续当中,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人们生活当中,能够发现这样的建筑方言,然后去把它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
  所以学方言实际上是表现我们对地方文化的一种尊重,同时也可以使我们的创作更加丰富。所以我想,我今天用一个简短的想法给大家一个介绍,结合我自己做的几个项目给大家做一个演示。
  这是流沙、风吹出来的线条。
  飞天  优雅飘舞的气质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