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一:建筑要因时而宜、因地而宜、因人而宜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上午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与当代中国建筑解析》,我们如何理解建筑文化成为新时期中国建筑的重要问题,建筑文化可以体现出建筑因时、因地、因人的结合。建筑因时而宜,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建筑,发展两个字成为了重要的目标。今天我们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变成了今天文化发展大的方向,可持续发展既是指自然生态延续,也指社会文化传承。事实上,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历史减排的保护传承,已经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的前置词。在这样的环境中,形式光鲜、华美,实际上能耗大的建筑会遭人唾骂。而拆掉历史建筑,我们的建筑师会有很深的服罪感。建筑因时而宜,中国建筑文化已经深深的打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烙印,成为当代建筑的必然选择。 第二,建筑因地而宜。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形成了绚丽多姿的建筑图景。今天我们要尊重建筑原本就有了多样法则,但是我们不是简单的复原传统建筑,而是要在传承中创新。事实上,从古今中外的建筑来看,不难发现。优秀的建筑遗产,包括现代建筑作品从来都是根植于对地域特色的深度挖掘和智慧呈现。可以认为地域特色不仅从根本上诠释了建筑原创性的本质,也从一个侧面奠定了一个建筑的原则。 第三,建筑因人而宜。我们强调建筑是满足不同的人不断提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中国现在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当中,不同的人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与此同时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新的生活不断的涌现,这种情况下捕捉、反映、乃至预测社会生活对建筑的新需求,不断探索对各类人群细致入微关怀的建筑空间,成为当代建筑极具活力的表现。我们还要关注其他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建筑创作不仅仅是单体的设计,而是城市空间的创造。我们要创造具有文化兼容性的街区及城市生活和工作空间。美好人居和和谐社会共同缔造,在大力弘扬建筑文化的时代,建筑创造不仅要努力探索建筑因时、因地、因人的特点,而且还要开创新时期建筑的新理念,更要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