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次有历史建筑业主申请修缮指导
近日,广州市规划局、市名城办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三位专家上门为有150年历史的黄埔区茅岗西华村永安家塾提供修缮技术指导,这也是首次有历史建筑业主依据《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下称《办法》)的规定,申请专家技术指导及维修资金补助。 永安家塾老化损坏,保护修缮刻不容缓 永安家塾在4月30日正式挂上了广州历史建筑的牌匾,这也是目前黄埔区惟一的一座历史建筑。 从2013年6月起,记者多次报道了面临城中村改造拆迁的永安家塾的历史价值和现状,及其彭氏后人一致决定即便不要拆迁补偿,也要保护百年老屋的故事。 彭氏后人在今年5月6日给广州市规划局、市名城保护办提交了《关于协助保护修缮广州首批历史建筑永安家塾的报告》(下称《报告》),提出了技术指导和维修补助的申请。 永安家塾的彭氏后人在《报告》中表示,“永安家塾不少地方已经出现老化、损坏的现象,保护修缮已经刻不容缓。根据《办法》第23条、第25至27条的要求,除了保护好建筑外,还要积极做好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工作,就更有必要进行全面的保护修葺完善。” 他们表示,“目前只筹到两万元的日常保养经费,对于修缮是杯水车薪。由于彭氏后人大部分是村中农民,靠打工养家求生存,且普遍缺乏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经验,永安家塾的保护困难重重。” 为此,他们提出申请支持帮助如下: 一、请求提供专家对建筑保护修缮方面提供相应信息和技术指导及估算所需经费; 二、在修缮经费上,希望政府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三、本村面临城中村改造,亦需请政府划定永安家塾保护范围和明确建设控制地带等。 问题:屋漏、防潮、防虫、构件维护 指导:换瓦、疏沟、除蚁、不刷新 在指导现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市名城委委员郑力鹏教授提出了保护的注意和原则。郑力鹏教授提出了维修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原有建筑构件,能不换的不换,能修的尽量维修,修得好同样很耐久,不得已才换。” 他说,永安家塾不可移动的部分总体保护得比较好,在修缮后,很多可移动的遗产如家具等应该陆续回迁,以丰富永安家塾的历史内涵。 华工的三位专家仔细察看了永安家塾现状后提出了修缮建议。 关于屋漏:郑力鹏教授说:“现在主要问题是瓦面漏水渗水,建筑的木材潮湿,有些木材腐朽的问题较为明显。在修整瓦面的时候,可以看到木材梁柱的腐烂的程度,如果只有一点,替补一下就可以,如果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构件就需要更换。” 关于地面防潮:郑力鹏教授提出,“建筑地面的阶砖保存较完好,只需换掉部分破损的几块即可。在目前潮湿的天气下,阶砖的含水率已近达到饱和。周边的沟渠要疏通,沟渠的底要低过地面,保持排水顺畅。” 关于防虫:“现在已经看出在木质构件有白蚁的问题,尽管已经除过白蚁,但是每年还需定期除白蚁。” 关于构件维护:郑力鹏提醒说:“房屋里的构件不要随意用油漆刷新,如室内挂的匾额、神龛等,有年代感,不要重新油漆再贴上金字,这样就没有价值了。屋顶漏雨如果现在来不及修的情况下,宁肯将这个匾先拿下来收藏。” 关于维修成本:专家解释说,这个建筑维修精细的东西多一些,可能要大几十万元,一般局部修缮也要二三十万元,要找有一定经验和资质的建筑单位来维修。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