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龙有约】林琳: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摘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林琳接受了筑龙网专访。采访中林琳介绍了自己在对旧城改造、设计的理想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另外,林琳强调建筑师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只有人文素养和科学头脑这两方面完美结合才能是好的建筑师。
林琳: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设计的专业化和需求的广泛化 筑龙网:现在建筑师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要求我们的建筑师也越来越专业化,但是毕竟我们面对的业主是多方面的,您怎么看设计的专业化和需求的广泛化之间的矛盾? 林琳:在国外设计这行业专业非常齐全,专业性也很强,例如会有专门做医疗建筑、商业建筑的团队。当然也有很多建筑师是偏重创意的,追求的是建筑外形、建筑空间、材料等,对于专业性要求高的建筑,像医疗建筑、交通建筑,会有专门配合的顾问。而在中国,所有的这些事情都需要建筑师自己做——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设计费可以请不同的顾问团队来帮助我们完成项目。包括创意、工程、工艺,过程和细节非常多,这种做法其实对整个项目的控制不是太好。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肌理 林琳:这也正是我头疼的地方。这个项目中我做的是立面形式。在我拿到这个项目时,片区已经都拆完,变成一块空地了。作为建筑师,项目所在地里蕴含那么多文化,那么多故事,你一定会想要做很多东西。我们就为此读了很多关于老北京的书,也探讨过一些方案,遵从原有城市肌理原有城市尺度,建筑单体不要那么大,建筑密度也不要那么高。但是这太理想了,根本不可能实现。因为开发商是要经济利益的,要追求高密度和大容积率,所以只能设计成现在这种围合式的布局。最后我们也只能淡化城市元素,城市肌理已经没有了,就是从色调、从空间,从一些小的情趣上去找与原有城市空间的联系。例如建筑背景色调,最终确定为了灰色。 理性与现实 筑龙网:在您的设计工作中,设计师的理想和开发商的现实要求之间的矛盾,会经常出现吗? 林琳:50%吧。至少有几个项目是跟甲方配合的特别好,他们也能够理解我,能够实现我的想法,实现不了的只能将就。但是有些项目属于根本无法容忍,但是也只能如此了。我有一个项目,当时下了很大的功夫,方案在我们集团还获奖了。结果开发商领导换了,他的思路与原来的领导思路完全不一样,不那么尊重设计,要我们重新设计。我们重新设计多次他还认为不好,他画了效果图,然后找幕墙公司,让他们按照效果图施工。完工后我们去验收,发现与我们的设计初衷相差很大——空间设计感被破坏了,建筑门头都被改得面目全非。我当时非常伤心,这是我们一个团队倾注了很多心血的作品。我觉得设计本身在我们国家的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林琳:对。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开发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一个方案需要做多少工作才能完成,设计本身包含多少内容。我们现在说设计,比较多的是指审美方面,要说到技术层面,可能还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包括老百姓可能根本不会关注到的东西。
林琳:建筑师费麟曾经说过:“建筑是实用艺术,无法追求纯粹与超然。”人与人对建筑的“审美”是有差别的,对“实用”和“空间”的理解都是有差别的。建筑师总想以专业知识来引导业主的使用习惯,有时候也难免会有偏差。设计师设计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不一定符合你的生活习惯。而且很多人都会存在没见过的就不太愿意接受的状况。成熟的开发商会总结一些共性的东西,做一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确实是很有科学性的,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如果大家都站在专业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的话,对建筑师来说也是一种促进。我们也希望遇到这样的甲方,也愿意跟这样的甲方合作。 筑龙网:您说的是“遇”,那这样的开发商很少了。 林琳:这个也有,有些开发商他也是建筑学背景的,我们沟通起来就特别容易,项目做得也很顺。所以这些取决于开发商是不是想把事儿做好。
设计与生活 林琳:要想做好建筑师必然要付出很多,我对家庭的照顾很少,其实我并不想这样。谁家里都有孩子需要照顾,而且学建筑学的女生,一般都还有一点浪漫的小情调。但是没办法,因为劳动强度太大了。工作放在你面前,那要想把它做好,你必然就要付出很多。工作是确实存在的,是你设计的作品,就不能视而不见,就必须尽力去做好。我可能不能成为扎哈·哈迪德那样的大师,但是我要至少保证我自己这关过得去,如果自己这关都过不去,我会感觉很难受,我的幸福指数会下降。 筑龙网:您很享受工作中的成就感。 林琳:是这样的。体会工作中的成就感,满足感还是比较强的。 筑龙网:可是您的生活就会被牺牲掉了。 林琳:其实还好吧,放松一点要求就可以了。 筑龙网:您是非常热爱建筑这一行了。 林琳:特别喜欢。虽然有的时候会很烦,但是冷静下来想想,我做设计二十多年了,而且还在做方案,就是因为喜欢。当你看到你设计的建筑从没有到建成,你可以在空间中行走,会有一种很强的满足感。 筑龙网:您当初在选择学建筑的时候对专业有所了解吗?还是因为了解和喜欢而选择建筑学? 林琳:我当时知道建筑学与美术有关,是建房子的,我喜欢到处走走,建筑学会经常外出考察,就报考了。我喜欢那种与美学有关,又能感觉到浪漫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选对了。其实从事设计工作很苦很苦,到施工图阶段和与工地打交道的时候一点都不浪漫,但是完成了项目的时候,回想项目过程,还是可以感觉到那种浪漫的存在的。
综合素质与人文素质 筑龙网:女性大多具有浪漫和感性思维,实际工作却更需要理性思维,您有二者之间的冲突和协调问题吗? 林琳:可能设计师工作之初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对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的人来说,应该说问题不是特别大——要是把项目做好,你必须同时具有这两方面的素质。建筑师还是有分工的,有些更偏重方案,有些更偏重技术,我本人是偏重方案多一些。实际工作中建筑师应该协调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前期创作的时候,需要感性的东西多一些,当然感性也需要理性来支持,不能信马由缰的设计。当项目做到技术实施阶段的时候,就需要理性做主导了。感性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
林琳:我觉得是综合素质。如果能力很单一,只是去追求于技术或者创作,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我们集团校园招聘我做面试官的时候,我会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建筑师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人文素养和科学头脑这两方面完美结合才能是好的建筑师,现在这个年代对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筑龙网:有些学生会在某些方面更偏重,而且能力很强,您觉得他应该怎么样进行一些弥补? 林琳:这种情况也会有。有的人感性强一点的,理性思维能力要稍微弱一点的,他就会更多进行前期方案的设计;理性思维强一点的人,会进行组织全过程设计的工作。这实际上对建筑师来说是一个缺憾——没有一个全过程的作品。
林琳:女建筑师要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是综合性的素质。女性建筑师她有自己的优势就是心细,然后善于沟通,能吃苦,耐力比较强。但是爆发力会弱,所以当需要爆发力的时候,忘了自己是个女生吧。工作的时候要学会以柔克刚,自己专业素质要很强,要脑子很清楚。还要多看书,各方面的书都要多看,不限于专业本身的书,要看一些杂书,不要去看片断性的东西,要系统地看。我们刚开始工作时看的书多是建造技术和人文社会学方面的,现在我觉得也要增加一些经济学方面的书,这个方面是我感觉自己也需要进一步学习的。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