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德建筑发展历程1949-1989》展览
由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主办的《东西德建筑发展历程1949-1989》展览,日前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二楼展出。
建国会大厦 柏林-蒂尔加滕,1961-1969 建筑师:保尔GR鲍姆加滕 摄影师:卡尔E雅各布斯 在东西柏林墙倒塌25周年之际,本展览以历史的角度回顾东西德的建筑发展历程。 与其说是给出答案,不如说此展览更倾向于提出问题。迄今为止对于东西德的建筑讨论由看似分道扬镳的两种趋向组成,即“分歧”与“一致”。展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阐述,也通过实例将这两种不同的建筑发展轨迹与它们所身处的文化和政治经济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在不同历史发展背景框架下东西两德各具特色的建筑发展。 本次展览不是简单地展示既定的“历史真相”,而更多地是一种尝试,通过挖掘东西两德历史档案中那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在文献基础上对两德时期的建筑发展进行对比和相关的讨论。展览关注的中心话题聚焦于两德时期在居住方式、思维、传统与革新关系等的基本论题。 汉堡造型艺术学院建筑系为期多年的研究工作结果汇入了此次展览。展览策展人为西蒙娜.海恩女士(Simone Hain)和哈尔姆特.法兰克先生(Hartmut Frank),项目协调人为卡特琳.彼得女士(Katrin Peter)。除此之外,艺术学院许多学生也参与了此次展览的制作工作,贡献了他们的研究文献和模型作品。 此展览为IFA和德国建筑收藏促进会(Fderation deutscher Architektursammlungen)的合作项目,为IFA的全球巡回展览。展览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赞助。上海为此次巡展的首站,文教处将携手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与观众一同回顾德国建筑历程。上海站展览展出时间为2014年30日至5月21日。 本展览由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与德国建筑档案馆联盟联合制作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歌德学院.中国,德国德国贝尔艺术中心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南京市规划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成都蓝顶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呈现,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赞助。 展览以历史的角度回顾东西德的建筑发展历程。展览通过实例将这两种不同的建筑发展轨迹与它们所身处的文化和政治经济背景结合起来,通过挖掘历史档案中鲜为人知的材料,聚焦当时居住方式、思维、传统与革新关系等基本论题。本次展览为全球巡回展览,上海为中国巡展的首站,将持续至5月21日,之后,这一展览还将去往南京、成都和北京。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