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经验谈
这篇博客将要探讨的问题主要针对土木工程(包括结构工程)的学科知识系统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1、大学时代的如何合理规划专业知识;2、工作以后如何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以前曾经认为,土木工程属于传统学科,通俗地说就是“越老越吃香”;但工作后,才渐渐体会到,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现在这个专业系统高度发展的时代,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变,特别是软件时代的全面到来,对结构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功底要求不是削弱而恰恰是更加高了。例如,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这种分析在30年前的结构工程领域几乎不可能涉及到,还处于研究阶段;而如今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在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特别是超限高层建筑中已经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再比如,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这些全新的内容,在10年前国内的规范根本没有影子,而明年将要颁布的新规范这些内容全部被提上议程。随着研究的逐步成熟和学科的高速发展,这些内容对结构工程人员的理论要求越来越高!设想,如果没有接触过《结构动力学》、《混凝土非线性理论》、《结构有限元》等课程,理解这些内容必然是困难的。而对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这些内容国内的主流教科书都比较少涉及,只知道在美国规范和英国的规范中应用较多,对于这次我国规范变更引入的全新内容,结构工程人员还能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吗? 【大学时期的专业知识系统】 (一)本科阶段 三大力学之外,还综合考虑学习如下几门力学课程:《土力学》、《岩石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必修课)、《流体力学》(暖通给排水专业的必修课)、《弹性力学》。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弹性力学,因为是选修课,很多人都不太重视,其实弹性力学完全可以说是结构工程师的力学必修课。弹性力学将平衡问题从杆系结构深入到微元体的平衡问题,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和普遍性。特别是工作后涉及到的平面类型构件(楼板、剪力墙等),如果没有弹性力学弹性板理论的相关知识,对于软件给出的内力结果(例如应力方向等)甚至就不知道是什么含义。可以说,弹性力学是整个弹性力学体系的根基,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都是基于这个根基引深出来的。可能有人会问:材料力学不是也学过应力的概念吗?但那只是在很多假定条件下得到的杆系构件的截面应力,而弹性力学的应力应变概念更为广泛深入。个人认为,如果条件许可,在本科阶段好好学习弹性力学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有兴趣可以学学《有限单元法》的课程,对工作也很有帮助,因为工作中将可能使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没有有限元的基本概念是比较吃力的。 本科阶段,结构设计的几门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砌体结构设计原理(如果有开设的话)是专业课程的重点。工作后,如果从事设计工作,这几门课就是重要的专业基础相当重要。由于在学校时期,对于规范的接触有限,没有规范的概念,而工作后的专业知识则多围绕规范,因此在学校时期选修一些专业课程设计是很必要的。通过做设计,既能巩固设计原理的知识,也能适当接触规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过,这里要提几点工作后的体会:在学校时候,由于学时有限,教师对一些比较难的设计原理不会做详细介绍往往让学生自己课下看,这点我感觉不好。举几个例子:(1)工作后,PKPM软件参数设置柱构件“双偏压”这个概念,由于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教师没讲也没接触过,所以感觉比较陌生,然而工作后又很难有时间再系统翻书学习双偏压的基本设计原理知识,于是只得糊里糊涂地跟着软件走了,对计算结果也不知道如何判断。(2)钢结构稳定理论这块,实际是很难的一块理论,当时教钢结构的老师估计怕大家听得太难听烦,于是干脆就不做介绍;而工作后,涉及到的钢结构稳定承载力验算的相当多概念,当时学校学习时候没有建立,感觉就比较困难,只能很勉强地按规范代公式计算,根本不知道每个参数的含义也经常取错。(3)砌体结构,现在很多高校都不开设这门课了(当然,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砌体结构也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当年没接触过,而现在从事既有建筑鉴定工作,很多都是砌体结构,于是就发现有太多专业知识根本就不懂,学起来就很费劲了。 本科阶段的专业知识还是以力学理论基础和结构设计原理为重,基本满足了从事结构设计工作要求的基本知识就可以算达标了。例如,能独立把一座框架结构的设计工作做下来,完成结构选型、荷载汇集、内力计算、构件配筋设计、节点设计、施工图绘制等等,那基本就达标了。这里要说的是,本科的毕业设计尽量独立完成,不要过多地使用设计软件;软件方便是很方便,但不利于专业系统知识的锻炼。 (二)研究生阶段 这里顺便说明一点,规范的条文都是有明确的研究作为理论依据的,因此适当地了解一些规范条文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对于深入理解规范还是有好处的。盲目地套用规范条文,或者照着规范的公式代数据计算,实际上是很头疼而且很容易出错的一种坏习惯,我就深有体会。当然,对规范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肯定是需要长期工程经验的积累的。 除了以上六门必修课程外,还可以针对课题研究方向选修一些课程:例如《混凝土非线性分析》、《工程抗风》、《结构健康监测》等。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网友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