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北京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北京百年香厂新市区将恢复民国风貌 建筑为西洋风

2014-5-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5| 评论: 0

摘要: 北京百年香厂新市区将恢复民国风貌 建筑为西洋风 昨天,北京市规划委召开研讨会,将启动对西城区香厂新市区的保护建设,有着百年历史的香厂新市区将恢复民国时期风貌。在保持现有路网的前提下,对临街建筑进行 ...

北京百年香厂新市区将恢复民国风貌 建筑为西洋风

昨天,北京市规划委召开研讨会,将启动对西城区“香厂新市区”的保护建设,有着百年历史的香厂新市区将恢复民国时期风貌。在保持现有路网的前提下,对临街建筑进行“西洋式”改造。同时,加大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周边居民区的居住面积。初步方案制定后,将征求民众意见。

“香厂新市区”的“新”字源自它的设计和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区1914年开建,首次引入西方建筑及管理理念,以“新”、“奇”、“特”而出名,是北京当时的CBD,配有电梯、暖气等前卫的基础设施。上世纪30年代,随着政治、经济变化以及人口的迁移,香厂新市区的繁华逐渐褪去。近几十年,该区域的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香厂新市区当年最繁华地段——万明路和香厂路交叉口的中心广场,新世界商场、东方饭店、仁民医院均位于此地。当年的新世界商场与上海大世界齐名,东方饭店则是北京第一座由中国人投资建设、自主经营的高档饭店,当时每天有7辆出租车免费接送客人。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新世界商场、仁民医院被拆除,中心广场也一同消失。唯有尚存的东方饭店仍留有些许民国风貌,记者了解到,在北侧客房部位,部分楼梯、扶手仍为1918年原状原物,但其外部结构与其他高层建筑并无明显特点。东方饭店南侧一座二层变电站更显得突兀。

据规划部门初步梳理,香厂地区现存民国时期建筑共10处,包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普查登记在册文物2处、未登录历史建筑6处。未来将进一步扩充保护对象,对街区建筑进行价值评估,建议维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不变,通过认定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历史街巷等方式扩充保护对象,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个街区以低层、多层建筑为主,不再兴建高层建筑;沿主要道路建筑风格以西洋式为主。

不可移动文物将按照《文物保护法》要求实施保护;历史建筑将保持建筑历史立面及历史构件;传统风貌建筑将控制建筑体量及院落格局。

据了解,香厂新市区共有12条道路,目前有9条路基本保留了之前的面貌。规划部门建议,保留现有道路格局,控制历史街巷的街廓空间。对于重要历史道路,例如香厂路、万明路将控制沿街建筑风貌及体量,保持现有路样式及宽度,控制沿街建筑退线;一般历史道路保持现有路板样式及宽度,控制沿街建筑退线。

在保持历史街道空间方面,可通过局部整治或织补恢复街廓形态与尺度,塑造具有历史记忆的街道空间。例如,万明路110千伏变电站可将建筑恢复到历史位置,并对现代风貌的变电站进行遮挡。

规划部门表示,根据初步的可行性方案,建议了解历史建筑内现有住户的情况,为未来开展的保护工作做好基础调研。同时,结合历史功能,考虑现状周边的大栅栏传统商业区、天桥演艺区、金融街南扩区,思考未来香厂地区的功能定位;探讨符合当前生活形态的保护方式。相关负责人表示,初步保护建设方案出台后,将向媒体以及民众公开征集意见。

新闻链接

香厂新市区历史价值

香厂新市区西起阡儿胡同东至留学路,北起珠市口西大街南抵永安路,占地22公顷。是民国政府为振兴都市而开展的区域试点之一,被誉为“把北京从封建都市改建为现代化城市的先驱”,由时任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支持整体规划,是近代化建设的桥头堡。另外,它的近现代化尝试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及精神层面的条件。在此曾发生多起著名历史事件:直奉战争期间,鲁迅曾避难在东方饭店,并在此期间撰写著名杂文《记念刘和珍君》。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邵飘萍、林语堂、张学良等人也都在东方饭店居住生活过。

2013年10月,为贯彻中央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出的新要求,市名城委办组织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对香厂地区进行了现场踏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