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江龙湾生态湿地公园是东莞水乡统筹发展重点打造的十个示范片区之一,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最近有市民发现,已建好的江边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中,隐藏着一明一暗两条排污渠。漆黑粘稠如墨汁的污水散发腥臭直排入东莞母亲河东江,占据半个东江河道。污水来自水渠两侧的官桥滘和简沙洲两个社区,当地居民称,“找不到地方排”。
万江龙湾生态湿地公园是东莞水乡统筹发展重点打造的十个示范片区之一,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最近有市民发现,已建好的江边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中,隐藏着一明一暗两条排污渠。漆黑粘稠如墨汁的污水散发腥臭直排入东莞母亲河东江,占据半个东江河道。污水来自水渠两侧的官桥滘和简沙洲两个社区,当地居民称,“找不到地方排”。市水务局坦承,东莞截污管网建设的确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建设。
一明一暗排污渠潜伏
万江龙湾生态湿地公园被视为水乡地区发展的第一个“兴奋点”。春节前,滨河景观工程的主看台已基本成型。目前,公园施工进入收尾阶段。配套的道路和绿化基本完工。居住在附近的市民时常来此休闲娱乐。 住在附近外滩8号楼盘的罗兵,每天早晚都来这里跑步,“空气中始终飘散着一股腥臭味,我感到很奇怪”。罗兵沿着臭味寻找,发现靠近公园看台处有一条宽约6米的水渠,水渠上游有一道闸,写着“龙湾水闸”字样。爬上水闸,罗兵惊呆了:水闸后是一条宽约5米的臭水沟,黑如墨汁,如一条巨大的黑蟒蛇,蜿蜒着爬向官桥滘社区。 更让罗兵吃惊的是,不远处停车场下面还有一条“污龙”,两侧岸边用石块砌好,白色石块上留下一层层黑色的渍,一股腥臭的味道随着东江上吹来的风,四处飘散。污水沟上游一直延续到龙湾雅苑,从龙湾雅苑开始污水沟被建筑物覆盖,不知所终。 这条污水沟并没有水闸控制,而是另有“机关”。在建好的公园配套道路边,有个水泥板盖住的暗格,从暗格中伸出两条直径约一米的钢管,直插入东江。网友@微笑忧郁的阳光感慨,这两条臭水沟源源不断地将黑臭污水排入东江,使原来清澈的东江也变得臭气冲天,晨练的人们不得不捂鼻绕行,实在煞风景。
暗格由液态水闸控制
前日上午10时许,记者实地走访龙湾生态湿地公园,恰逢有施工人员打开“暗格”进行维护。施工人员称,暗格深三四米,面积十多平方米,有台阶延续至底部。顶部的水泥盖板平时锁着,内有一道液压控制的水闸和几台电机驱动的抽水泵。此次维修就是调整水闸的参数。 施工人员称,东江的水位因为涨潮落潮以及汛期等因素,时常高于污水渠,为了防止江水倒灌,这道水闸的参数需要不断调整。上午涨潮时,水闸会开启适当的幅度,以方便适量的江水倒灌,冲刷污水河道。待落潮时,水闸会再进行调整,让污水和倒灌进来的江水一起排到东江中。当江水持续高于污水渠,污水无法直接排出时,暗格中的水泵就发挥作用,将污水抽入东江。 记者看到,暗格位于路边,不容易发现,通过道路下的涵洞连接污水渠。连接东江则靠两条钢管,钢管出水口向下深深扎入江水中。 龙湾水闸处依然靠传统的水闸来调节。一般会在下午时间开闸放污水。水闸始终处于半开启状态。上午涨潮时,江水涌入污水渠,靠近主看台的渠口被浅绿色的江水占满。下午落潮时,排污渠内的水位处于相对高位,漆黑的污水则流入江中。龙湾路2巷一对做收废品生意的夫妇说,公园建设前,现在的暗格处也是像龙湾水闸一样,公园开建后就进行了改造。公园施工方未将排污渠连接到主干管网。
排污渠尽收沿岸污水
前日上午,记者沿着排污渠,一直走访到两条“污龙”的尽头,发现其中一条污水渠另一端也连接着东江。 暗格处的污水渠从龙湾雅苑进入地下后,记者在方圆一公里范围走访,没有发现其再次露出地面,无法确定其上游走向。从龙湾雅苑地下流出的这段排污渠,污水黑臭,水下不停有气泡翻出,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污水南侧为当地村民自建的农民房,北侧为一片空地,远处为金地外滩8号楼盘。水渠两侧都用石头砌起来,且有护栏,护栏上有“水深危险,切勿靠近”等字眼,护栏边上则是岸边居民堆积的生活垃圾。租住在附近一处农民房的老王说,污水沟存在很多年了,尤其是夏天臭气熏天,而且有很多蚊子。 龙湾水闸处的污水渠蜿蜒进入官桥滘社区,之后穿过环城西路,到达简沙洲清水凹,尽头同样是一座类似龙湾水闸的闸口,水闸之外依然是东江。 水渠流入官桥滘社区后两岸被精心改造过,不仅建设了护栏,而且有鲜花绿化带间隔分布,护栏周围也很干净。水渠深约一米半,透过水渠侧壁,可以清晰看到一条排污管道伸向水渠,为了防止污水倒流,排污管口都安置了挡板。
村民建房排污入东江
塘城新路一巷的巷口位置,正在建设一栋新房子。现场施工人员将排污管道铺设到水渠中。该房子主人说,水渠两侧都是村民自建的房子,在建设时都是把排污管道伸进了水渠。官桥滘社区书记庄某也坦言,因为截污管道建设滞后,很多村民直接将污水排进渠中。 继续往上游走,水渠穿过环城西路,在翰林学校后侧向下延伸。学校一栋宿舍楼下,也有一道水管伸向水渠,南都记者走访时,这条排污管正在排污水。学校对面是一家名叫“红大”的不锈钢厂,厂房下同样有一条排污管伸向水渠。越往下游走,水渠侧壁上的排污管越多,除了两侧道路排雨水的管道,两岸居民楼和一些工厂的污水也排向沟渠,例如金翔制衣厂、翰林名苑住宅楼、一光大辉有限公司等。 清水凹路段,水渠变得更加污秽不堪。两岸厂房渐少,居民楼多起来。记者了解到,这些居民楼多被本地人用来出租。向南路38巷一位胡姓本地居民坦言,村民在建设房屋时,都把排污管道引向水渠,包括自己也这么做,“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好啊,水渠就在自家门前过,好臭好脏不舒服,但没办法啊,找不到其他地方排”。 水渠经过老胡家,向右手边转弯,进入一片荒地。穿过荒地,可以看到伫立在远处的一座水闸。老胡说,出了水闸,外面又是东江。
水务局治污最难是次支管网建设
记者在走访排污渠时了解到,因为截污管道建设滞后,水渠两侧的万江区官桥滘和简沙洲社区居民,绝大多数都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连接东江的水渠中,没有流入截污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对此市水务局称,“目前东莞普遍存在截污管网建设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情况。”简沙洲、官桥滘社区的污水本来是接入市区污水处理厂,现实难题在于东莞目前主要建设截污主干管网,次支管网建设只是少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