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自来水苯超标事故发生3天后,兰州市解除了所有主城区供水应急措施,恢复正常供水。一场水危机似乎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据了解,目前围绕事故的发生仍有多个谜团待解。不仅涉事企业兰州石化公司一直未回应公众的质疑,水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诸多疑点也没有消除,“饮用水源地安全”这一更为普遍的问题也引起公众强烈关注。 环境保护部3月14日发布的公开消息称,全国有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近年来,从水源地水质保护、取水、输水、水处理、配水到终端用水,中国的水质安全问题在每一个环节都开始集中爆发。
水源地多存在安全隐患
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王辇庄乡甘雨沟村,村民于晓凡从缸里舀起一瓢水,不到一分钟,水底便沉下一层灰色的粉末。她对本报记者说:“这是粉煤灰沉淀物。” 村民们说,发电燃煤产生的粉煤灰已经严重污染了当地的饮用水水源地。 这都是附近一家名为“陡河发电厂”闹的。这家发电厂燃煤产生的粉煤灰,通过“水除尘”处理,经高压排浆泵运输到距甘雨沟村400米的粉煤灰场储存。长年累月,因储存的水和粉煤灰越来越多,又没有采取适当的排水设施,致使灰场周围的地下水位逐渐升高。 记者此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八一乡丰收村采访时,66岁的村民王贵义也表示,由于周边企业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村民们不仅喝不上水,就是抽上来,水也有味不能喝。 在湖南省,境内河流和湖泊有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和洞庭湖。其中湘、资、沅、澧四大水系覆盖了湖南省大部分城镇地区,有154个饮用水水源地,其中河流型101个、湖库型41个、地下水型12个。 据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谢立介绍,目前,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废水排放导致供水压力增大,城乡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加剧了水源地保护的难度。 湖南省环保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湖南省已关闭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和二级内排污口65个。但目前仍有一些排污口未关闭,直接威胁到饮用水源地的安全。 目前,北京市2/3的饮用水来自地下,全市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地下水源占17个;天津市集中供水以于桥水库引滦入津水源为主,但北部武清、蓟县、宁河三区县城区供水依赖地下水水源,覆盖数十万人口。 记者从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得到的一份《京津地区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情况督查报告》显示:“仍有1/3左右人口的饮用水水源情况环保部门尚不完全掌握。”“在京津两市运行的33家垃圾处理单位中,不少防渗处理不尽如人意,高浓度的渗滤液成为污染地下水的严重环境隐患。” 北京自来水集团新闻发言人梁丽此前曾表示:“尽管目前北京在用的地表水水源符合国家水源饮用水标准,但各处的水源水质成分却不一样,面临着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的问题。” 《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198个地市级行政区中,近六成地下水水质较差或极差。 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环境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王雅珍告诉本报记者,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等专家的研究发现,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超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垃圾场的淋滤和地下油罐的渗漏等原因,地下水正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如果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水厂再怎么处理,水质也难得到保证。
“我国居民平均每人每天单位体重的白水饮用量为31毫升,在水中污染物浓度相同的情形下,我国居民经口饮水暴露的健康风险是美国的2.4倍,经皮肤暴露水的健康风险是美国的40%。”参与环保部组织的“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告诉本报记者,饮用水水质与其来源和类型密切相关。 中信证券一份环保行业专题研究报告称,我国适用于作为理想水源的河长占比仅为34.8%,38.5%的重点湖泊(水库)水质为劣V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