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麻浦大桥竣工于1970年,已在首尔静卧了近半个世纪。这座虹跨汉江的老桥一方面以夜景闻名,另一方面却背负着“自杀大桥”的恶名。据报道,2007年到2012年,有超过100人选择从麻浦大桥跳江结束生命。到底是什么让这座桥倍受自杀者青睐?
 韩国自杀大桥
 珍惜生命
韩国麻浦大桥竣工于1970年,已在首尔静卧了近半个世纪。这座虹跨汉江的老桥一方面以夜景闻名,另一方面却背负着“自杀大桥”的恶名。据报道,2007年到2012年,有超过100人选择从麻浦大桥跳江结束生命。 2012年,市政府与企业合作,将麻浦大桥改造为“生命之桥”,希望通过各种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传播珍惜生命的理念,然而令人惊讶而沉重的是,桥上增添的“现在去看看你所爱的人吧”、“最光明的时刻就快到了”等标语并没有扭转“自杀热点”的形象——在修整后的一年时间里,麻浦大桥的自杀人数非降反升。 这不禁令人生疑:到底是什么让这座桥倍受自杀者青睐? 一个地方要成为自杀热点,大概需要具备两个要素: 容易去; 自杀地点本身特性突出或容易引起关注。 有研究者调查了6名金门大桥自杀生还者,他们之所以无一例外把金门大桥视作可供选择的唯一地点,理由除了容易去、自杀成功率高之外,还有关于“金门”的各种演绎传说和附会在这座桥上的各种浪漫幻想。 据统计,所有自杀案例中,有从2.7%到60%不等的人选择了从高处跃下自杀,如高楼、桥、自然形成的悬崖等,具体比例各国差异比较大。简而言之,高层建筑多的地方(比如新加坡和香港),选择这种方法的人也更多。 但这个比例多少并不影响该国的总体自杀死亡率,也就是说,所谓的自杀热点并没有什么诱人轻生的魔力,如何决定的选择权还是掌握在人手里。 自杀预防是个沉重的话题,当我们惋惜的看着那些选择离开的人们,和他们留给亲友们的伤痛,想做点什么的心情便尤为迫切,但是,决定自杀的人中,超过90%都有长期且复杂的情绪问题和现实困境,单纯靠一点心灵鸡汤似的温暖确实不足以支持他们渡过难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在自杀热点附近区域的防范来预防自杀行为,依赖于建设工程师、心理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协作。 对自杀者及其自杀行为的分析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自杀者(美国一项研究给出的数据是24%)从产生念头到采取行动不超过5分钟,完全是一念之间的冲动。这部分人在被救起之后,再次尝试自杀的几率也很小。比起长期抑郁或者伴有人格障碍的病人,针对冲动型自杀者的干预方案收效更显著。 鉴于“方便接近”是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自杀热点的一大原因,在自杀热点人为设障、增加有自杀企图的人接近这些建筑的难度是不是就可以降低该处的自杀率呢?对美国著名自杀热点金门大桥和与之隔水相望的奥克兰海湾大桥的比较研究发现,由于奥克兰海湾大桥仅限机动车通行,一般行人无权进入,因此自杀率远远不及设有步行通道的金门大桥。同样的预防方法在澳大利亚也被证实有效。 除了限制通行,故意给企图自杀者制造点麻烦的措施还有搭建隔离栏和防护网。根据澳大利亚学者对9例自杀热点建筑安装防护措施前后效果的评估,桥梁设计施工方案里的这一举手之劳,就可以减少86%在此地自杀的人数。 除此之外,对高层建筑的守门人、巡视警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具备一些识别和应对自杀者的基本知识,遇到可疑情况有意识的去关注和干预,也可以为自杀干预多设立一道人的防线。这些人被形象的称为“自杀守门人”。 这种处处堵漏洞的方法能有效当然令人欣慰,但这会不会是因为企图自杀的人群向其他建筑、其他方法分流,而使得研究报告上的数字变得好看了呢?别担心,一则,有些调查显示,发生在周围建筑的自杀案例并没有因此显著升高,有些甚至还有所降低;二则,就算是在周围建筑自杀率升高幅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也不会高于原先未装防护网之前的百分比。 所以这么算下来,建立防护网还是卓有成效的。对于因为麻浦大桥自杀事件而头疼的韩国政府来说,临渊献心灵鸡汤不如退而结防护网,从物理上防止跳桥的可能才是解决之道。 然而,这只是自杀预防的第一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步。麻浦大桥的扎堆自杀固然和上面写的所有原因都有关系,但它只是韩国高自杀率和心理干预低人群覆盖率的一个缩影。心理问题所背负的误解让人们难以坦然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因而在现代生活的重压之下措手无策。 为了鼓励有自杀企图的人们寻求帮助,包括麻浦大桥在内的许多建筑都装有24小时畅通的心理热线。从相关研究上来看,这种方法确实可解一时之需,但要知道,就算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治疗师,也做不到说几句话就永久打消别人想自杀的念头。 紧急心理干预热线就相当于急诊室,处理突发状况可以胜任,但之后呢?当这些人走下这座桥,等待他的是一样的生活、一样的问题,他又该怎么办? 要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心理卫生预防和治疗转诊体系,并且扭转观念促使人们利用这些资源,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所幸,在这条路上付出的努力有望得到回报。一项综述显示,仅仅提高家庭医生对抑郁状态和识别和诊断一项,就能使自杀率降低22-73%。各种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更是为治疗心理疾病,降低自杀风险提供了强大支持。 要改变的不仅仅是自杀率统计报告上的数字。美国存在主义治疗师欧文·雅洛姆在《直视骄阳》这本书中写道:“解除许多人生苦痛的方法是亲密的人际连结。”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有面临困境的时刻,这时候如果有亲友陪伴安慰,甚至是陌生人的一点善意,都会让触目所及的世界变得更值得留恋些。 台湾的自杀预防体系提出,经过一定的宣传教育,“每个人都可以当自杀防治守门人”,积极关注身边的人,了解在需要时向何处求助,陪伴有自杀企图的人迈出低谷。预防自杀,想挽留的不止是生命,还有我们希望被爱,希望身处的这个世界更温柔的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