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凌晨,位于吉林省珲春市的吉图珲铁路一处在建隧道突然发生塌方,12名工作人员被困其中。经过87小时的生死救援,5日15时,被困人员成功获救。目前,12名被救工人正在医院接受检查。
图珲客运专线小盘岭在建隧道坍塌事故被困12名工人成功获救 图珲客运专线小盘岭在建隧道坍塌事故被困12名工人成功获救 图珲客运专线小盘岭在建隧道坍塌事故被困12名工人成功获救
4月2日凌晨40分,位于吉林省珲春市的吉图珲铁路一处在建隧道突然发生塌方,12名工作人员被困其中。 塌方事故发生后,铁路施工部门迅速组织相关专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第一时间拿出了多套应对方案,确保救援工作的有效指导。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铁路部门救援,从多个方面保障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5日15时,救援人员成功打通隧道内的塌方体,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15时25分,救护车拉着救出的被困人员陆续驶出隧道口。 随后,12名被救人员被送往附近的珲春市医院接受治疗。珲春市医院副院长吴斌说,目前12名被救人员的身体较为虚弱,但神志清醒。所有人都没有生命危险,相信不久就能恢复。 24岁的被救工人魏林成说,塌方发生后非常害怕,一度很绝望,但后来工友之间一直互相打气,心里慢慢坚强起来。被救工人家属兰红伟说,看着亲人安然无恙,心里也踏实了。 中铁十九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林生表示,整个救援过程中,工作人员克服了设备运输困难、塌方体内有大块孤石和钢滚架等难题,最终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
获救工人被送往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87个小时的紧张救援,被困人员零伤亡。
获救工人被送往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从未放弃要活着走出去的信念” 12个人,87小时与世隔绝的塌方体下,他们度过了最漫长的黑夜。最艰难的时刻,甚至靠啃纸盒和橡胶皮充饥。 昨晚,获救的工人向记者回忆这段“劫后重生”的历程,说得最多的是“大家从未放弃要活着走出去的信念”。 躺在珲春市医院4楼的病房中,荆门人丁兆荣眼睛蒙着眼罩,除了和医生简单说几句,他几乎不说话。
获救工人蒙着眼罩在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听说记者来自湖北,丁兆荣嘴角抽动了几下,“很想家乡的人,在里面的时候尤其想家。”刚开始被困时,丁兆荣“特别害怕”,他和几个湖北老乡一起,还试图找一条生路,但因为条件不具备,无奈放弃了。 “电线被压断了,里面全是黑的。”十堰人赵士约告诉记者,被困的一段时间内,塌方的地方一片黑暗,所以,给养通道打通的第一时间,他们就告诉救援队,“想要手电。” 在黑夜中,令12名被困者最难以忍耐的是饥饿——由于塌方体有渗入的水,12人勉强可以解渴。补给通道打通前的两天多时间内,他们几乎没有吃过任何食物,体力接近虚脱。 最后,实在饿极了,捡起地上的纸盒与橡胶皮开始充饥,这也是他们两天内吃过的唯一东西。 被困人员中,28岁的十堰人魏林成年纪最小,和继父杜昌山一起困在塌方中。他回忆,刚开始被困在隧道里时,“非常害怕,担心出不去了。”后来也放弃寻找逃生通道,“因为担心氧气不够用”。 “开始大家还相互说话,我和父亲也说说家里的事儿,工地上的事儿。”魏林成回忆,“后来除了相互鼓励的话之外,大家基本也不多说话,以保持体力。”有些人靠在一起,有些人靠在石墙上,大家相互鼓励抱团取暖。 获救的十堰老乡张德付告诉记者,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大家也没有放弃过要活着走出去的信念。”他清楚地记得,当给养通道被凿通、上面有人喊话的时候,下面被困的12个人几乎都欣喜若狂。“那时候心情特别激动,觉得一定可以大难不死,活着走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