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建筑-闾里
摘要: 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也是分等级的,如西四北 ...
按照“匠人营国”制度,除皇城以外,居住区分为“国宅”与“闾里”两部分。“国宅”指王公贵族和朝廷重臣居住的地方,一般都环绕在王城左右或前后。“闾里”则是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也是分等级的,如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和东四一条至十条就属于较上层的“闾里”,是当时一些有钱、有地位的人居住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也是对称分布于“皇城”的东西两侧不远的地方。 “闾里”之中的“街巷”即为胡同。据《周礼•量人》记载“巷中路大约二至三轨”,胡同宽度约为3.7~5.5米,可容两辆马车并行,加上道路两侧便道,胡同宽应为7~9米左右。这个尺度相当于目前旧城内保存较好的较宽胡同,如西四北五条、六条等,与北京一般的胡同相比都要宽一些。 据文献记载,西汉长安有一百六十个闾里,每一闾里设“弹室”,控制居民。由于都城布局方面汉长安先建宫室以及迁就地形,所以闾里杂处于宫阙和官署之间,到曹魏邺城才分区明确不相混淆了。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