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楼阁
摘要: 西汉时楼阁多为井干式,东汉时期为构架式楼阁建筑。自东汉时期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木构楼阁开始增多,体现了框架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发展。东汉时期楼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除居住外用的楼外,尚有城门上的樵楼,市 ...
西汉时楼阁多为井干式,东汉时期为构架式楼阁建筑。自东汉时期起,高台建筑逐渐减少,木构楼阁开始增多,体现了框架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发展。 东汉时期楼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除居住外用的楼外,尚有城门上的樵楼,市场中的市楼、仓储中的仓楼、瞭望中的望楼、守御用的碉楼等,至东汉时期与佛教相接合,逐渐与宗教活动相结合。 东汉时期的楼阁建筑中的建筑处理手法如逐层施柱、逐层减小等手法,成为我国古代木结构楼阁长期遵循的建筑形式。 木构楼阁的出现可谓中国木结构建筑体系成熟的标志之一。东汉中后期的墓中,炫耀地主庄园经济以及依附农民、奴婢的成套模型和画像砖、陶制楼阁和城堡、车、船模型大量出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明器中常有高达三四层的方形阁楼,每层用斗拱承托腰檐,其上置平坐,将楼划分为数层,此种在屋檐上加栏杆的方法,战国铜器中已见,汉代运用在木结构上,满足遮阳、避雨和凭栏眺望的要求。各层栏檐和平坐有节奏地挑出和收进,使外观稳定又有变化,并产生虚实明暗的对比,创造中国阁楼的特殊风格,南北朝盛极一时的木塔就是以此为基础。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