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
摘要: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赢政三十五年)至公元前210(赢政三十七年)年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项重要军事工程。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 ...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赢政三十五年)至公元前210(赢政三十七年)年命大将蒙恬监修的一项重要军事工程。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五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县、700多公里,由于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30米,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 秦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古代军用高速公路,通过这条大道,可以快速的将北方戍边所需大量战略物资、兵源从都城咸阳运达北疆军事要塞。专家估计北部边疆一旦出现险情,骑兵部队通过秦直道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一周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700多公里长的直道,为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最终战胜匈奴提供了根本保障。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道路修筑采用黄土夯筑,非常结实,以致直道上树木至今也无法成活。秦直道工程极其艰巨、宏伟,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直道要求路面尽量取直,以便车马急速驰驶。工程所过之处,地势多险恶,人迹至今罕至。长城外最宽处可供100驾马车并排行进,其宽度是今天世界上任何高速公路都望尘莫及的,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的超级车马路。 秦直道是中华民族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公路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其规模宏伟浩大,历史意义并不亚于万里长城。如今,部分完整的秦直道已被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直道蕴涵着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碰撞的见证、联系的纽带,也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的具有独特内涵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上,秦直道贯通中原和北方,加强中原与北疆边陲之间的联系,巩固了国家边境。同时,作为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加强了南北商贾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