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时的水文地质工作要求
【学员问题】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时的水文地质工作要求? 【解答】1、研究矿泉水系统形成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内容包括: a. 矿泉水补给范围的确定; b. 含水层、隔水层的划分,每层在平面和垂向的分布、组合特征; c. 矿泉水出水段部位(指矿泉水在基岩中上升流动的主要构造断裂带位置)的确定,必要时辅以物探(电法、重力、磁法、地温测量、射气测量等)确定矿泉水的含水层位; d. 区域内矿泉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布关系,水质特征和成因联系; e. 区域内可能的污染源及卫生保护区的评价和圈定,侧重研究通过矿泉水的补给区可能引起的污染问题; f. 采矿、隧道开挖、水利工程活动对矿泉水水质、水量可能产生的影响; g. 对可能提供第二期开发的水源地远景区,在不投入专门工作量的前提下,进行预测和初步评价。 2 水源地调查:要求对水源地汇水范围进行比例尺 1:25000 - 1:5000 的综合水文地质测绘,必要时辅以钻探和坑探工作。查明矿泉水出露地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卫生保护条件并对可能的污染源、必须的卫生保护区作出评价。 3 水动力学试验: 对适于井采的矿泉水水源地,应进行钻孔抽水试验,计算矿泉水含水岩层的渗透性等参数,确定井(孔)涌水量并研究长期开采后出现越流补给影响矿泉水水质的可能性。 4 矿泉水动态观测: 对泉(孔)及其周围地表水体,应布置动态观测点,观测矿泉水的水质、水量、水位、水温动态,确定其在枯、丰、平水期的动态特征,研究各类水体与矿泉水之间的联系。 5 水文地热工作: 对水温大于34°C的医疗矿泉水水源地,可参考GB 11615 有关要求编制等温线图,进行温度测井,计算地温梯度,确定温度异常,用水化学温标估算储层温度和热矿泉水循环深度。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责任编辑:trac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