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论文 建筑技术论文 查看内容

滑坡防治监测类型

2014-4-14 08:4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37| 评论: 0

摘要:   【学员问题】滑坡防治监测类型?   【解答】1条 施工安全监测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控,以了解由于工程扰动等因素对滑坡体的影响,并及时地指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等。   2条 施工安全监 ...

  【学员问题】滑坡防治监测类型?

  【解答】1条 施工安全监测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控,以了解由于工程扰动等因素对滑坡体的影响,并及时地指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安排施工进度等。

  2条 施工安全监测点应布置在滑坡体稳定性差,或工程扰动大的部位,力求形成完整的剖面,采用多种手段互相验证和补充。

  3条 施工安全监测包括地面变形监测、地表裂缝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地应力监测等内容。

  4条 施工安全监测原则上采用24小时自动定时观测方式进行,以使监测信息能及时地反映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供有关方面作出决断。如果滑坡稳定性好,且工程扰动小,可采用8~24小时观测一次的方式进行。

  5条 防治效果监测将结合施工安全和长期监测进行,以了解工程实施后,滑坡体的变化特征,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6条 防治效果监测时间长度不应小于一个水文年,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宜为7~10天,在外界扰动较大时,如暴雨期间,应加密观测次数。

  7条 防治效果监测一方面了解滑坡体变形破坏特征,另一方面针对实施的工程进行监测,例如,监测预应力锚索应力值的变化、抗滑桩的变形和土压力、排水系统的过流能力等,以直接了解工程实施效果。

  8条 滑坡长期监测在防治工程竣工后,对滑坡体进行动态跟踪,了解滑坡体稳定性变化特征。长期监测主要对Ⅰ级滑坡防治工程进行。

  9条 滑坡长期监测宜沿滑坡主剖面进行,监测点的布置少于施工安全监测和防治效果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滑带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和地面变形监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宜为10~15天。动态变化较大时,可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责任编辑:tracy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