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行业领袖 查看内容

董功:营造深入生活的文化空间

2014-3-2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297| 评论: 0

简介: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董功 董功是一个典型的海归建筑师,清华大学毕业,出国攻读建筑学硕士,之后工作于纽约,再后来回国进行建筑实践,建立自己的事务所,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构筑并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

直向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董功

董功是一个典型的海归建筑师,清华大学毕业,出国攻读建筑学硕士,之后工作于纽约,再后来回国进行建筑实践,建立自己的事务所,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构筑并完善自己的思想体系。 建筑事务所改造 知道董功源于他主持设计了一座被称为“绿房子”的售楼处(2008年)。那座建筑犹如临时装置般漂浮在地面之上,全身包裹着绿草皮,让人印象深刻。后来,这座“绿房子”成为生态环保建筑的典范被人们津津乐道屡屡见诸报端,也因此成为了董功建筑设计的第一张名片。

Q:谈及文化建筑,许多人都会想到博物馆、展览馆等这些狭义定义上的文化类建筑物,事实上,不论建筑的用途如何,从创作伊始就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一名青年建筑师,能否谈一谈您对文化建筑的理解?

董功:我认为中国大型的文化建筑首先有一个态度的问题,如何看待文化建筑和社会以及公众的关系。我觉得文化建筑首先应该表达对城市的态度,如果把这一方面挖掘到足够的深度,这个建筑足够呈现出它所谓的文化性和视觉上的代表性。因为文化建筑完全可以对公众采取一个跟其他建筑不一样的更友好更开放的态度。

第二,从我们做过的调研发现中国的文化建筑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专业的运营团队和管理团队。实际上在我看来,设计一个文化建筑,怎么考虑后期的使用性,甚至是运营商的特点,怎么让建筑更有效的、更生动的呈现在那里,是城市中释放能量的一个点,这个实际上在前期建筑设计就需要被考虑,而不是设计一个盒子然后再往里填东西。

Q:怎么样的设计能让建筑在后期的使用中更有效、更生动?

董功:每个地段所处的气候条件不同,周边的城市文脉不同,还要具体问题具体说,但是思路是一样的。我用我们目前在做的深圳坪山美术馆为例子来说明怎么挖掘建筑使用生动的可能性。

深圳坪山美术馆我们将里面跟城市发生密切关系的功能,比如说书店、咖啡店或者雕塑公园放到地面层,建筑在地面层是架空的状态,架空层里面穿插着这些功能块。这有一个好处是在城市的布形脉络上,这是大家愿意穿行的地块。这样还一个好处就是这些功能和美术馆内部能分开管理,当展厅在6、7点关闭之后,这些功能可以是一直开放的。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更积极的城市场所。这只是一个例子,这跟深圳的气候和建筑所处的地段有关系,换另外一个地方会有不同的方式。我希望怎么通过文化建筑积极的影响城区,积极地影响街区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隔人与千里之外的冰冷的状态。

Q:您在建筑设计中最关注的是什么?

董功:我觉得所有的建筑都是人的体验,我们所说到的不同的功能,文化建筑、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实际上对我来讲核心是人在里面行为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任务书上的几个名词而已。所以从文化建筑的角度来讲,比如说美术馆,我觉得针对中国的社会,实际上是人的精神场所,功能上是艺术的殿堂,但艺术和精神永远分不开,人在美术馆当中寻求的静谧,和艺术的对话,也是精神的一种陶冶,所以怎么在美术馆的空间里塑造有利于这种行为或者这种生活的方式,或者说怎么让人在里面能够感受到静谧的气氛。坐落在一个喧嚣的城市里面,人进入空间的过程,包括人在空间沉浸的一种状态,都是设计里面很关键的东西,是我设计中关注的重点。

Q:通过您的了解和实践,或与其他建筑师的交流,在文化建筑的创作过程中,业主和建筑师的关注点有什么样的差异?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矛盾?

董功:文化建筑往往是政府行为,政府在这个状态下总是需要大,所谓的创新,代表未来的形象等等。但是建筑师,至少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文化建筑应该是亲民、平静的、诗意的,这些关键词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我觉得这是没办法的,这是每个项目里面建筑师都要面对的课题。业主都是非专业的,有的时候不一定有那么具体的矛盾,但是跟建筑师的想法总归有偏差,所以怎么让业主相信你可以为他创造一些他原来想不到的一些价值,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推进事情的发展,这是每个项目都会遇到的问题。

Q:这也是建筑师说服业主的一个过程。

董功:是的,有时候也有妥协,妥协需要控制在原则正确的情况下,如果过分妥协失去底线,那建筑师相当于没用起到一个专业人士顾问这样角色的作用。

Q:您有着丰富的海外求学和工作经验,文化与建筑的结合在不同国家地区会呈现迥异的审美情趣,您认为不同的地区的审美是否存在差异?

董功:我认为从理想的角度看,文化建筑传达的对城市的信息,文化建筑所运载的空间的品质,它里面承载人的生活,这些逻辑我觉得在东西方好的设计是相同的。只不过运用在不同的地区里面,跟地区的条件相结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表面上会有一些区别,但逻辑上是一样的。

Q:您认为文化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董功:从社会层面上讲,我觉得中国会越来越重视这个方面。文化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在精神方面寻求心灵慰藉的一个载体。所以我觉得文化建筑肯定是一个被大力发展的趋势。只不过文化建筑的目的到底是为了政府去做一个姿态,还是去影响公众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这两个出发点我认为是需要慢慢有所调整的。

Q:深入民众生活的文化建筑才是真正与我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建筑。

董功:是的,就比如在纽约,随便在街上走,走到一些好的街区里面,就会不经意碰到一个画廊或者一个小的教堂空间,是真的深入生活,而且你会觉得你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空间的存在让每天都变得不一样,我认为这真的是文化空间对于城市的影响。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