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3D打印建筑,其“油墨”以高标号水泥和玻璃纤维为主,以连续线性挤出方式“打印”而成,甚至比传统钢混建筑强度更高。空心墙体不但大大减轻了建筑本身的重量,更便于建筑商在其空空的“腹中”填充保温材料,让墙体成为整体性自保温墙体。
全球首批3D打印建筑亮相上海
全球首批3D打印建筑亮相上海
一部高6.6米、宽10米、长150米的打印机,一种特殊的“油墨”,一台电脑,一个按键,便可以轻轻松松“打印”出一栋真实的、可以居住的房子。 12年前,建筑3D打印技术的发明人开始研究用3D技术“打印”建筑装饰材料。从GRG(玻璃纤维增强石膏)到SRC(特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水泥),从FRP(纤维增强复合塑料)再到盈恒石。自主研发了3D打印设备、打印“油墨”和连续打印技术,解决了大型建筑(尤其是剧院和体育场馆)工程中的异形装饰装修问题。 在“打印”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预留门窗等部件的位置,并且根据需要安装预埋件,让随后的门窗安装更加便捷,水电等管线可以在空心墙体中自由布置。现在的3D打印技术已经可以在24小时内“打印”出10栋200平方米的建筑,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建筑材料,降低了建造成本。 2008年,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第一块建筑墙体材料,3D打印建筑从此不再只是概念。 俄罗斯之前曾发布3D打印建筑,但其原理是分别“打印”乐高积木那样的配件,然后通过组装做成建筑墙体,并没有“打印”完整的建筑;荷兰“打印”了一座景观建筑“莫比乌斯环”,将沙子和黏合剂“打印”成若干个模块,并对其进行组装,预计耗时18个月。目前所有的3D打印建筑或建筑模型,都是利用沙子和黏合剂来“打印”的,也没有“打印”出完整的建筑,且建筑的强度和耐久性等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此3D打印建筑,其“油墨”以高标号水泥和玻璃纤维为主,依靠自主研发的打印机设备,以连续线性挤出方式“打印”而成,与传统建筑无异,甚至比传统钢混建筑强度更高。空心墙体不但大大减轻了建筑本身的重量,更便于建筑商在其空空的“腹中”填充保温材料,让墙体成为整体性自保温墙体。业主可任意设计墙体结构,预留“梁”和“柱”浇筑的空间,一次性解决墙体的承重结构问题,从而使之在高层建筑中大显身手。3D打印技术不但能“打印”简单的标准建筑和各种房型,还能“打印”波浪形平滑表面等各种造型的房屋外立面,让建筑的艺术性通过3D打印技术一次性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