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路桥 查看内容

超级工程“大连海底隧道”全方位解读

2014-3-20 23:3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76| 评论: 0

摘要: 摘要: 大连是海滨城市,大连海底隧道今年年初宣布全面启动,海底隧道的开通,让大连像“双核”城市转变,会让大连这座城市的经济更具活力、功能更加丰富,大连人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该工程计划工期约4年,服务时 ...

摘要:大连是海滨城市,大连海底隧道今年年初宣布全面启动,海底隧道的开通,让大连像“双核”城市转变,会让大连这座城市的经济更具活力、功能更加丰富,大连人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该工程计划工期约4年,服务时间是100年的隧道要怎么修?

大连海底隧道路线图
大连海底隧道路线图

大连海底隧道效果图
大连海底隧道效果图


    2014年年初,贯穿钻石海湾的大连海底隧道项目宣布全面启动,大连正加速切换到“双核运行”模式。对于这条隧道工程项目,大连人一直充满期待。同时,这项“超级工程”也存在不少疑问,这条计划工期约4年,服务时间是100年的隧道要怎么修?将来,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最早提出建设海底隧道是在2001年,初衷是解决大连城市南北交通的问题,但作为一项投资巨大的超级工程,决策必须慎之又慎,前期的论证就花了很长时间。
    就拿采取何种施工方式来说,就经过多轮的考察、比较、论证。据大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底隧道一般有3种施工方式,分别为盾构法、钻爆法及沉管法。
    其中,盾构法为使用大型掘进设备进行隧道施工。盾构法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隧道顶部必须保证留有必要的岩层保护厚度。其优点为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干扰较小,能够较好地控制地表变形。这种施工方式的成本大、工期长。在一般情况下,综合成本因素,盾构法适用于长度不小于6公里的隧道工程。截至目前,国内尚无隧道工程选用这种方式进行施工。而大连湾海底隧道虽然水下部分长3公里、总长约6公里,但综合考虑后,适用于掘进机作业的部分只有2公里左右。因此,盾构法被最先排除。
    其次是钻爆法,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曾一度确定使用这种方法。钻爆法类似于西部通道石门山隧道工程,其施工工序相对简单,所需费用较低,对地质条件的要求也次于盾构法。已经通车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工程即采用这种施工方式。
    最后为沉管法,这种施工方式为在陆地先行将隧道轮廓部分分段加工完毕,然后沉入水底连接。这种方式虽然对海底地质条件要求较低,隧道埋沉深度较浅,但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大。目前国内已有多项水下隧道工程选用这种方式施工,因此技术比较成熟。而且,沉管式还有日后维护费用较低,近乎一劳永逸;一管可以多用,即可以通车,同时还可以通水、通电、通讯、通有线电视等优点。最后经过多轮考察、研究,最终确定使用沉管法施工。
    据大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沉管法施工,简单地说就是先在海底挖出一道四米深的海沟,同时制作15段,每段长达180米、宽35米的钢筋混凝土管节,然后把它们按顺序安装到海沟里,最后连成一个长管子。
    说起来简单,就跟装下水管道似的,但实际上施工难度不小。这些钢筋混凝土管节体积庞大、重量惊人,每段管节的重量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而安装这些管节却又要超级精确,误差要求控制在几厘米之内,让15艘航空母舰排队,这难度可见一斑。而且,隧道两头总要慢慢抬高最终‘“出水”,这样就不免遭遇柔软土层,要保证建成后100年内总沉降量不超标,就要求软土地基必须处理好。同时,管节的设计寿命要达到100年,还要保证防水,这对原材料和工艺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沉管隧道看起来容易,其实很不简单。
    海底隧道工程虽然启动了,但要真正开工还要等到明年。那么,这一年又会干什么呢?据市城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主要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例如,建好预制沉管的加工厂。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在开工之前还有一定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完成,比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要有15个专项的内容,涉及水土保持、交通组织、沉管工法、海洋生物等。另外,今年还要建好沉管预制加工厂,为将来的沉管预制、施工做好全部的准备工作。
    据介绍,海底隧道施工所用的沉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每段长180米、宽35米,这些沉管都要在加工厂里制好,再把这些庞然大物运到施工现场。今年,我市将会在大连湾北岸、航三码头北侧修建一座“船坞”,专门为海底隧道工程量身定做沉管。
    这个加工厂跟船坞原理差不多,在制作沉管时,加工厂内是平地,方便工人们、机械设备通行、操作。沉管浇筑完成后,海水会被引入加工厂,沉管在海水浮力作用下会浮起,随后拖轮等船舶将拖带着沉管抵达安装位置进入沉放,沉放过程中,沉管将会由水下定位系统进行定位。
    据市建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底隧道建成后,会设置双向6排车道,为主干路标准,通行车速是每小时60公里。南北方向的车流将被设置在沉管中间的管廊隔开,两个方向的驾驶员互相看不到对方。中央管廊内将会设置供电线路、给水管线等,还将设置交通安全岛,为交通事故应急做准备。
    海底隧道南侧在大连湾南岸、大连港4号码头登陆,有两条出入通路,一条在港隆西路、港湾桥西侧设置一对双车道匝道接港湾广场方向。在人民路延伸段设置下穿港隆西路的地道,使人民路和港隆西路交叉口形成部分互通式立交。另外一条出入通路,在大连港四号码头附近,设置一对双车道匝道接民主广场方向,进一步向南便可直达中山广场。
    北侧一对匝道在大连湾北岸、大连港外轮航修厂登陆,设置为一对单车道匝道,形成一座立交形式匝道将和东方路向东延伸段相连,并最终通过梭鱼湾20号路,与大钢大化搬迁改造地区、梭鱼湾商务区连在一起。通车后,从东港区、人民路等地至海湾北岸的老甘井子、中华路,仅需要10多分钟时间。
    海底隧道当然会让大连南北交通更通畅,但这条耗资巨大的超级工程的意义显然不止于此。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部长苏敬勤教授觉得,海底隧道的开通,让大连像“双核”城市转变,会让大连这座城市的经济更具活力、功能更加丰富,大连人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改变。
    按照市政府提出的规划,未来大连将改变只有青泥洼桥一带一个城市核心区的局面,钻石海湾地区将成为新的城市核心,大连将由单核走向双核。而海底隧道的贯通,正是加速大连走向双核的关键点。只是,大连为什么需要双核,双核的大连又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是大连人都想搞明白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大连发展双核心不是问题,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城市,城市内部的各种需求不断增长,就需要打破原有的格局,对于大连来说,向北发展是一个必然。
    海底隧道的建设对大连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特别对于钻石海湾来说,海底隧道的修建将减少物流成本、使交通便捷,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交通息息相关的。大连修建海底隧道并不超前,城市的发展是飞速的,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在研究椒金山隧道该不该建,而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看到,目前隧道流量饱和,已经不够用了。
    海底隧道的修建也是一个必然,因为大连的核心注定会转向大海。大连最大的优势就是海,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利用好这个优势。就像澳大利亚,整个国家其他的地方都人迹罕至,绝大部分的人口都生活在海岸线上。
    将城市核心向海移动,好处之一就是丰富了城市功能,滨海的地区,更容易成为生态生活的载体。而且,规划与市场是结合在一起的,许多城市规划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市场,而海湾对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城市核心与海湾两者更容易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大连海的优势。就大连城市的发展趋势来说,更是如此。大连向北发展,钻石海湾正是连接大连主城区与金州新区、普湾新区等新城区的核心点。成为核心区,最直接的优势是,相对高端化的商贸、居住等项目会在这里集中,而能耗大、高污染的项目则肯定不会放在这里。
    双核心,对大连市的城市形象,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生态城市的建设都会起到提高、促进作用。对于大连人来说,最可期待的是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改善。当然,规划是一方面,实施好规划更为重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