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岩土工程 查看内容

两会:人大代表建议撤销地震局 官微卖萌挽留

2014-3-4 23:55|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45| 评论: 0

摘要: 摘要: 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近日抛出重磅话题《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朱列玉认为:“地震不能预报,救灾又是民政的事儿,那要地震局干什么?”昨天下午4点,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以调侃的语言侧面回 ...

摘要: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近日抛出重磅话题《关于撤销国家地震局的建议》。朱列玉认为:“地震不能预报,救灾又是民政的事儿,那要地震局干什么?”昨天下午4点,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以调侃的语言侧面回应此事,表示“震长(官微自称)是为大家服务的,表(不要)撤我啊”。

上图为委员们进场,下图为莫言遭记者围堵采访
上图为委员们进场,下图为莫言遭记者围堵采访

    此建议言一出,网上开始激辩地震局的去留问题。网友“青衫淡水”说:“把地震局撤了改研究所吧!以科研为主,缩减人员。”网友“jackie921123”则直率发问:“我觉得老百姓最需要的是得到预警,既然它做不到,为什么要让它花我们的纳税呢?”而网友“夜走九”表示:“这个真的不能撤……预警预报,地质服务,地震局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地震局的留与不留成了个大冷门。
    有争论是好事。出现争论说明地震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么是网民对地震局的基本功能缺乏应有的了解,要么是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网民的误会和不理解,要么是地震局的运行机制不合理让网民痛恨……对此,更多的声音不应该集中在争辩“留与不留”地震局的问题上,而是要读懂网民的争论源自何处,借以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其实,对于地震局恐怕大多数人的了解都是不够的。首先,地震局是一个政府机构,有着政府机构所共有的缺点,这个是事实。其次,地震局的主要工作还是鉴定地震的危险级别,给大家知道地震的危害程度,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事后诸葛亮”。再者,地震局与人们想象之中大地震来临之前的及时预警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想必建议撤销地震局的网民们也大概是出于对地震局工作的不满和该机构运行机制的不合理吧。
    由此看来,网民的争论其实也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其一,地震局耗费了大量的行政运行成本,却在大地震来临之前无法及时做出预警;其二,地震局“事后诸葛亮”的角色让人觉得他的存在与否与地震没有多大的关系;其三,往往行政管理者不懂得科研却又担任着重要管理职务,这就使得地震科研与管理的冲突愈发激烈。
    对照问题,不妨来讨论下该如何消除网民的疑虑。对于地震来说,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想要准确预报显然是无法达到的。因此,目前地震局的主要工作还是集中在科研攻关上,即根据地震学画出烈度图、找到活断层、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研究。但是基于其政府行政机构的特点,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如官民信息互动缺乏,行政运行成本让人难以接受等等。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在信息公开上下功夫。
    政府机构做研究,本身就收到很多限制,如管理理念与科研的冲突。因此,闭门做研究是不行的,还要经常性的与民众进行良性互动,让大众了解才能获取理解。再者,应该在简政放权和缩小行政运行成本上做文章,可否探讨科研和管理分开的运行模式呢?这样以来,就可以避免不懂地震科研的领导瞎指挥。最后,还应该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方面下大力气,不然,就只是一场“外行看热闹”的激辩了。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此激烈的争辩对于一个集科研与行政管理于一体的地震局或许也是有益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