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建筑材料-砖
摘要: 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至迟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汉代建筑已广泛使用砖,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 ...
砖的发明是建筑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至迟在秦代已有承重用砖,秦始皇陵东侧的俑坑中有砖墙,砖质坚硬。汉代建筑已广泛使用砖,西汉中后期至东汉砖石拱券结构日益发达,用于墓室、下水道,除并列纵联的砖砌筒壳外,还有穹窿顶和双曲扁壳。秦咸阳宫殿遗址发现有大量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到西汉前中期,砖石拱壳才出现,初步具备造砖石房屋的技术条件。 砖和瓦一样都是从制陶技术发展而来的,砖是继瓦之后产生的又一种人工材料,其意义甚至超出了瓦。它不仅和瓦一起改善了土木结构的质量(陶瓦的发明解决了屋面覆盖物、由草料进而用瓦,而砖的应用,则首先解决了土地面的铺墁),砖的进一步应用,又为创造新的砖结构体系造成了前提条件。但战国迄至西汉,砖的发展仍处于开始阶段,实心砖虽也用于砌筑,如临潼秦俑坑所见,但大量的是用于铺地的实心砖和用以代替木椁的空心大砖,还没有产生新的砖结构技术。这种以讲究装饰性的铺地砖和空心大砖占主要地位,至东汉让位于结构用的条砖,制砖也就向着量的生产发展。 东汉社会厚葬之风盛行。这是奴隶制度的一种思想反映。统治阶级希望死后仍过着生前的剥削生活,因而皆仿生前宅院来修筑死后墓室,并随葬埋藏金钱财物及模拟式的陶制品,这种墓葬建筑也要求采用比较耐久的材料——砖石来建造。东汉时期留下了大量的砖墓,并且用条砖拱券结构代替西汉的空心大砖板梁结构,首创了砖砌筒拱和穹窿结构技术。砖是一种耐压强而抗拉弱的材料。将空心大砖作为板梁构件使用,不但跨度有限,而且容易脆断,拱券结构的方法则使砖块受压,是适合材料性能的。东汉筒拱和穹窿结构的砖墓几乎遍布南北各地,说明砖石材料的力学性质当时已被人们所普遍认识。 |
上一篇:战国到西汉时期的高台建筑下一篇:画像石(砖)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