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给排水 查看内容

湘潭电化跨界收购污水处理业务 重组“挤牙膏”

2014-2-18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1| 评论: 0

摘要: 摘要: 城市污 水处理 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进入门槛也低,加上竞争激烈,这个资产注入想象空间有限。   上周末,停牌3个多月的湘潭电化(002125.SZ)公布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向湘潭振湘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 ...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进入门槛也低,加上竞争激烈,这个资产注入想象空间有限。
  上周末,停牌3个多月的湘潭电化(002125.SZ)公布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拟向湘潭振湘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振湘国投)增发2212.5万股,收购后者旗下湘潭市污水处理公司(下称湘潭污水公司)100%股权。
  2011年5月,湘潭电化两次“变脸”后的定向增发终于实施。然而时至今日,增发收购的资产并未能扭转公司业绩颓势。2012年公司巨亏4923万元,2013年主业继续亏损,多亏政府巨额补贴,才堪堪填平亏损“窟窿”。
  不过,此次湘潭电化收购的湘潭污水公司2014年预测净利润(扣非)约为1477万元,这对于2013年前三季度巨亏3776万元的湘潭电化业绩改善可谓“杯水车薪”。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进入门槛也低,加上竞争激烈,这个资产注入想象空间有限。”中信建投湖南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刘亚辉如是评析。
  他表示,湘潭电化要想在污水处理新业务领域获得持续盈利能力,除非能够不断收购新的污水公司,“但这个行业地方保护壁垒森严,有多少公司可以给你拿?”


  重组“挤牙膏”


  近年来,受行业不景气影响,湘潭电化的电解锰和二氧化锰主业一直萎靡,公司业绩连年下滑,2011年至2013年1-9月,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969万元、-4923万元、-3776万元。公司1月25日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当年净利润预计为575万元,估计与公司获得的巨额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收益大有关系。
  事实上,湘潭电化前些年也曾谋划重组自救。2009年湘潭电化曾发布定增预案,称将向大股东电化集团在内的特定对象发行3600万股股份,募资3.5亿元收购大股东与锰矿开采、锰粉加工相关的经营性资产,以及锰矿开采业务后续投入。
  但此后增发过程变得一波三折:先是2010年4月,公司定向增发预案突然变脸,将增发股份减为2400万股,募资总额减为2.26亿元;继而在当年11月,电化集团被证监会要求补正材料,无法在规定期限内补正材料的电化集团只得申请延期重组。
  2011年5月,湘潭电化两次“变脸”后的定向增发终于实施,不过这并未带来公司业绩的改善,相反,2012年、2013年1-9月,公司业绩还连续两个财季巨亏。
  2013年年初,湘潭电化高层大换血,在位12年之久的董事长周红旗、副总经理王炯、总经理助理丁建奇、董秘张凯宇先后离开。而在一年多内,湘潭电化大股东电化集团划入振湘国投,振湘国投又划入湘潭产业集团,最终,振湘国投成为湘潭电化间接控股股东。
  2013年11月7日,湘潭电化再度停牌重组,2014年2月14日公司披露重组预案,拟以8元/股的价格向振湘国投增发2212.5万股,收购后者旗下湘潭污水公司100%股权,资产预估值为1.77亿元。
  重组预案显示,湘潭污水公司2012年、2013年净利润分别为686万元、1509万元,2014年预测净利润为1477万元,按增发后1.61亿股公司总股本计算,此次收购仅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09元,而2013年1-9月公司的每股收益仅为-0.27元,此次收购对湘潭电化的财务改善作用相当有限。
  “湘潭电化每次重组注入的资产都比较羸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往里装,可见大股东实力有限,并没有太多优质资产可以拯救湘潭电化。”刘亚辉直言道。


  污水处理“硬伤”


  “这只是让湘潭电化暂时获得了喘息之机,事实上,从资本的角度看,污水处理业务并没有太大的市场想象空间。”财富证券公用事业行业研究员如是分析。
  重组预案显示,2011年至2013年,湘潭市污水处理服务价格分别为0.82元/㎡、0.85元/㎡、1.00元/㎡,而2014年、2015年的污水处理结算价格分别为1.14元/㎡、1.25元/㎡。
  “从这组数据来看,污水处理公司一年能赚多少钱一目了然,现金流可能是很稳定,但很难有快速增长,可见这个重组只是解燃眉之急。”前述研究员直言道。
  既然增速有限,湘潭电化如果要依靠水务资产改善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就必须继续收购新的水处理公司。不过,当前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而且很多项目招标也普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色彩。
  “现在很多污水处理工程都是本地关系单位近水楼台,比如湖南的公司要跨境到湖北竞标接业务,基本很难入围,湘潭电化要想跨境收购其它地区的污水处理公司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水务行业资深人士如是向记者表示。
  该人士分析,污水处理其实是一项颇具技术要求的行业,因此未来依托政府特许经营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多的向BOT项目模式过渡,以BOT项目为主的跨区域并购会成为国内水务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