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暖通空调 查看内容

上海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煤气包”将退出市场

2014-2-18 07:3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24| 评论: 0

摘要: 摘要: 今年,上海市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人工煤气淘汰步伐更加迅疾。在上海居民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减少雾霾,确保更多蓝天白云。 “煤气包”   据上海市有 ...

摘要:今年,上海市将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人工煤气淘汰步伐更加迅疾。在上海居民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减少雾霾,确保更多蓝天白云。

 

“煤气包”

 

  据上海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下半年,位于上海市区金沙江路上的3座“煤气包”将开始拆除。到明年年底,市内的“煤气包”将全部拆除,“煤气包”将尘封在市民的记忆中。


  近年来,人工煤气淘汰步伐逐步加快,呈现出良好态势: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天然气用户已达550万户,人工煤气用户则降至33万户,其他还有逾200万户液化气用户。清洁能源用户占大多数。

 

  煤气包也有辉煌的过去

 

  “煤气包”的学名叫“煤气储气柜”,用高50米~60米、直径50米的钢质圆柱形建筑,储存大量的人工煤气。


  上海第一座“煤气包”建于1864年,容量为1700立方米,最早的用户不足100户。“煤气包”的大扩容始于上世纪70年代人工煤气开始规模化推广时,上海最多建有22座,在高层建筑鲜见的年代一度成为城市地标。比如位于市中心苏州河旁西藏中路的那座“煤气包”,曾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驻足观看,着实辉煌过一阵。不仅如此,“煤气包”还见证了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60年代,大多数上海市民家里烧的还是煤球炉。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上海开始大规模普及人工煤气,“煤气包”便“闪亮登场”,成为居民供气的“主角”。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用上人工煤气的家庭已达237万户,全市人工煤气供应量达18.7亿立方米,最高煤气日用量超过800万立方米,基本告别了煤球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