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岩土工程 查看内容

厦门打造地震安全岛指日可待

2014-2-17 23:5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859| 评论: 0

摘要: 摘要:从今年起,厦门市地震局计划在全市新建住宅小区中逐步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并着手打造厦门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根据厦门市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震情形势,厦门市地震局提出了打造厦门地震安全岛的防震减灾 ...

摘要:从今年起,厦门市地震局计划在全市新建住宅小区中逐步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并着手打造厦门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根据厦门市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和震情形势,厦门市地震局提出了打造厦门地震安全岛的防震减灾总体目标。

地震科普示范校——海沧东孚学校
地震科普示范校——海沧东孚学校

    引入新减隔震技术提升住宅楼抗震设防能力
    远望厦门湖边水库旁正在施工的万科湖心岛四期楼盘,其外观与其他商品房无异,但不同的是,这栋大楼在施工过程中,加入了钢结构的“消能键”。据悉,消能键是类似立方体的软钢组织,通过其局部变形来耗散由地震输入建筑结构中的能量,让地震中的高楼减小摇晃幅度,降低大楼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概率。
    厦门市地震遥测中心主任蔡欣欣介绍,建设住宅楼宇时,在墙体内嵌入几十块消能键,当地震来袭时,能保全大楼的结构。据了解,厦门2001年以后的新建住宅抗震设防烈度均达到了7.5度。而如果引入类似消能键这样的减隔震技术的话,住宅楼的抗震设防烈度等级可以提升到8度甚至更高。目前,这样的减隔震技术还是第一次被应用到住宅小区上。
    厦门市地震局局长毛松林表示,厦门计划将万科湖心岛四期小区打造成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在全市新建住宅小区中推广减隔震技术,从而提升抗震设防能力。“防震减灾示范社区除了建筑本身要采取减隔震技术,还应具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指挥室、备用应急物资储藏室以及独立于市政管网的供电供水系统等。”毛松林说。
    加密地震台站网络构建有效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仪可谓是地震部门的“千里眼”,它们24小时不间断地监视和捕捉地壳岩体的细微变化,地震部门通过它们提供的数据对地震展开研究和会商。据了解,这种地震仪可记录小到1级以下的微震、大到8级以上的大震,以及完整的地震波形。
    厦门目前共有5个地震台站,它们组成了厦门的地震遥测台网。今后厦门将再建11个台站,控制台站之间的间距为10公里。“加密台站的网络可以进一步及时准确把握震情、灾情,为地震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平台支撑。”蔡欣欣说。
    目前“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正在福建省试运行,厦门也参与试点工程的建设。未来厦门将加大预警台网建设,争取在2015年,试运行厦门市地震预警系统,对外发布预警信息。
    此外,厦门拥有4个强震观测台,可以分析、速报地震烈度,快速评估震害。未来厦门将在集美天马山建造一个深井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监测项目包括微震监测、地应力、地磁、地热、GPS等,多管齐下,具有极强的监测能力,目前已经在立项选址,准备动工。
    打造地震科普示范校普及居安思危防震减灾知识
    防震减灾知识从学校普及开始。厦门唯一一所地震科普示范校——海沧东孚学校系全省首批地震科普示范校之一。据透露,早在汶川地震之前的2008年1月,厦门市地震局就与海沧东孚学校签署共建协议,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防震防灾教育,让他们掌握防震技能,提高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学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被称赞“有特色也有实效”,省教育厅、省地震局已将“东孚模式”推广至全省。
    近年来,厦门还十分重视在市民当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2013年“五一”期间,市地震局举办了地震科普专场活动,通过互动游戏,使得防震减灾知识的参与受众达万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