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结构 查看内容

老楼凤凰涅槃变身时尚会所

2014-1-23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46| 评论: 0

摘要: 摘要: 这是位于北京路225号的一栋5层骑楼建筑,因其橙色的外墙和郁郁葱葱的屋顶花园而显得非常特别。6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杂货铺,现在则变成了广州本土服装品牌歌莉娅的概念店。但这里并非贩卖衣服的店铺,而是向 ...

摘要:这是位于北京路225号的一栋5层骑楼建筑,因其橙色的外墙和郁郁葱葱的屋顶花园而显得非常特别。60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杂货铺,现在则变成了广州本土服装品牌歌莉娅的概念店。但这里并非贩卖衣服的店铺,而是向公众开放的会所。

改造后的北京路225号骑楼将传统与时尚融为一体

这座骑楼的旧日模样

    北京路225号建筑始建于1948年,当时是个搭棚式的杂货铺。1949年,业主余先生与设计师关已舟共同设计并建成了现在这栋五层楼的建筑。一楼为“恒美金铺”;二楼为余先生自己开的照相馆“半士摄影院”;三楼是一家牙医诊所;四、五楼业主自住。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旬后,一楼改为“延安运输社”;二楼转为“艳芳影像馆”;三楼是省港航运公司;四、五楼业主自住。
    每个租用者也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楼内装饰进行了修改——木扶手被涂上各种颜色,扇形结构的建筑被改成了方形。改造一栋老房子比推倒重建要困难得多。用李伟斌的话来说,“第一次来到225号,感觉这里像鬼屋,只有一层是特卖场,四层、五层空置已久。”
    幸运的是,房子原来的设计图还能找到。李伟斌参考了国际上对旧建筑保护改造的案例,保留了建筑物在1949年建造时的原貌。为此在整体施工上花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对楼体作了全面的钢结构及水泥灌柱的支撑加固,并对风化墙面进行修补及防水处理。因建筑物的扇形结构造成室内外形成特殊的装饰效果。耗时3年多后,北京路225号于2007年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楼梯及扶手:保留原楼梯为水磨石米,并保留楼梯木扶手及铁花。从一楼至五楼,只作破损修改并打蜡。水磨石米墙:原建筑的楼梯是水磨石米的,这是当时典型的工艺风格。设计师把旧工艺运用于墙面上,克服了施工的难度,将这一传统手艺展示在人们面前。
    屋顶梳形装饰:歌莉娅225概念店的屋顶有一个梳子形的装饰物,尽管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但在改造时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一装饰物本已腐蚀,他曾考虑拆除以保安全。后因其为建筑物的标志性造型,且其建造方式在南粤非常少见,因此还是用钢架加固保留了。参与施工的老工人则表示,这类屋顶装饰物有关风水,不能随便移动。
    历史建筑采取的是分类保护的方式,不是什么都不能动,我们宁肯它被用起来,而不是僵化地进行保护。有时我们甚至希望进行一些破坏,例如,像一些骑楼,立面很漂亮,但后面的建筑已经很破烂,只要把立面保护好,后面的建筑结构都可以进行替换。”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