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海涯彝寨,两座朽败古老的桥台跨度大,横跨百米崖谷,到现在已有千年左右的历史。但是在跨度这么大、地形特殊的情况下,斜顶如何打起来,在“憔悴”的桥台上,如何搭主乔木、编制小木和垫土,依然让人费解……
横跨崖谷的桥台
残留的桥台遗迹
专家推断古桥模型
在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海涯彝寨,两座朽败古老的桥台分居在深谷悬崖边两侧。这两座桥台跨度大,横跨百米崖谷,修建难度极高。据当地人传说,这座桥可能建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左右的历史。在有记忆的岁月里,这座桥梁起着维系崖谷两侧人们的重要作用。 由于两边的人被崖谷隔起来,往来需要翻身越岭,所以这座桥一直以来,都是两边人们往来的要道,“要在这么高、跨度大的悬崖上建造这么一座桥梁,对两边的人来说,足见其重要性。” 这两座残留下来的桥台约5米高,宽3米,跨度约10余米,两个桥台对称。上面各有3排石孔,每排5个石孔,每边总共15个石孔。中间是一个深约百米的狭缝。两边衔接的是两条悬崖小路,现已荒漠。据说以前桥台上搭上木头,编制小木,垫上土,人们走起来很平稳。 据桥梁专家介绍,这座桥的桥型是木撑架桥,两边残留的桥台属于重力式砌筑桥台。这座桥跨度大,承受的重力大,两边的桥台和上层横木都可能承受不了所受的重力,所以下面留了两排孔,应该是用来打斜顶撑住上面的。但是在这么跨度大、地形特殊的情况下,斜顶如何打起来,在“憔悴”的桥台上,如何搭主乔木、编制小木和垫土,依然让人费解。施工难度如此之大的桥梁,体现了当地彝人卓越的智慧。 关于桥梁的历史,专家介绍,因为这座桥影响着两边人们历史,所以当地传说可能有一定的依据。我国石灰浆使用历史已有3000多年,如果要得到具体的修建年代,就必须要化验石灰浆才能知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