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电气 查看内容

借鉴:古代建筑消防智慧 徽派建筑“马头墙”

2014-1-22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11| 评论: 0

摘要: 摘要 :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突发大火,古城1/3的建筑物被烧毁。造成如此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就是古城的建筑物多是由木质结构组成。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防火性能较差,但是这些建筑的许多 ...

摘要: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突发大火,古城1/3的建筑物被烧毁。造成如此重大损失的原因之一,就是古城的建筑物多是由木质结构组成。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防火性能较差,但是这些建筑的许多细微方面所渗透的古人的防火观念,仍值得我们借鉴。过度开发、规划不到位、套用现代建筑的消防措施,是如今古建筑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奇思妙想的故宫消防
  故宫是中华文明建筑精粹的集大成者,更是600年沧桑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它曾尽享四方来朝的盛世荣光。有统计表明,在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约600年的历史中,共发生大小火灾近100起。在与“火魔”对抗的过程中,人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故宫的主要殿堂的正脊上,都有龙吻灵兽,古人将其视为镇火之物。”著名古建专家王铭珍介绍。他指出,这种设计具有避雷功能,比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年代要早得多。

 

故宫防火蓄水缸


  故宫里还设有防火墙。“在昔日正宫娘娘居住的乾清宫配殿和皇宫的仓库里,有一种特殊的房子,墙壁用50厘米长、25厘米厚的大砖砌成,平面呈口字形,无门无窗,屋架不用木料,而用石头雕成,梁柱、斗拱都是石头的,以外表来看,全然是一间房子,但是这种实心房里填充的是三合土,房间里什么都没有,其实,这就是故宫中的防火墙。”王铭珍说。
  古时没有水泵加压设备和消防栓,故宫万一发生火灾,应该如何应对呢?据介绍,故宫有一条内金水河,河水从故宫的西南角穿故宫城墙,引护城河的水进入故宫,在故宫内部经过九曲十八弯般的流转之后,最后从故宫东南角流出,全长2000多米。《明宫史》明确指出内金水河“非故曲折,以耗物料,盖恐意外火灾,则此水赖焉”。“通过这弯弯曲曲的内金水河,可以把水送到各大宫殿附近,便于灭火。故宫内还有80眼水井、308口水缸,都是最实用的防火措施。”王铭珍介绍。
  古代民居中闪烁的消防智慧
  古建筑的消防智慧不仅体现在气派庄严的封建帝王宫殿上,寻常百姓家中也可以寻觅到它的影子。
  皖南古民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是中国古代建筑消防思想的伟大杰作之一。“以皖南古民居数百年不变的封火墙为例,不同于一般的墙壁,它是在木结构房屋框架四周砌实体砖墙,高出屋面,形似马头,所以又称马头墙。封火墙本身并不承重,且与房屋框架相互独立,这样就可以实现‘屋塌墙不倒,墙倒屋不塌’的效果。”消防专家李欣介绍说,“封火墙起到分隔作用,严格划分出防火分区,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不容易大面积蔓延。”

 

徽派建筑马头墙


  皖南民居的封火墙只是中国民居众多防火墙中的一种。西南科技大学李嘉华教授指出,许多民居把山墙建得很高以达到防火的目的,有的防火墙墙顶到屋顶的距离可达1.6米以上。
  李嘉华介绍说,我国防火墙的形式繁多,主要有梯形、曲线形、人字形和一字形等,它使简单的屋顶线条变得错落有致,产生了曲折流畅的艺术效果。“此外,传统的院落结构所设置的院墙,实际上也是一种良好的防火分割墙。”他说。
  另一个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防火结构就是防火门。“这种门是在厚厚的木门上钉上一块块打磨过的方砖,要是宅院外宅发生火灾,只要将砖门紧闭就能阻隔火源,确保内宅安全。”李嘉华说,“这种防火门如今在宁波的许多旧宅院中还可以看到。”
  规划不足和开发过度是火灾顽疾
  然而,优秀的古建筑设计理念却没能阻止火灾的频发。就在去年,云南丽江古城、湖南凤凰古城、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一个古村寨相继发生大火。今年新年伊始,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把古建筑消防的话题再一次推进了公众的视野。
  古建筑,无原罪。日本的京都、奈良,都是世界知名的古城,拥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和历史建筑,同样具有木质结构、街道狭窄等消防短板,但几乎没有被火灾光顾过。
  中国古城火灾频发与过度的商业旅游开发难脱关系。“举个例子,古代消防设计上有一绝,叫备弄或火巷,就是指在多个建筑群之间设置一些又深又窄的小巷。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它的功能类似于现代建筑中的消防安全通道,既可以疏散人员,还可以避免火势蔓延。”一位业内人士叹息道,“你去现在的古城看看,很多这个基本的消防设置都不存在了,多数都被私搭乱建侵占了。”
  过度的旅游开发带来的是对传统智慧的不尊重和对传统建筑格局的破坏。这位业内人士批评道:“我们现在的传统建筑防火设计思想大都是一种由指令性条文构建起来的建筑防火规范化设计方法体系,是对现代建筑火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归纳。这些设计参数和技术指标,不一定适用于历史悠久的中国砖木结构房屋。道理很简单,现代建筑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而传统建筑是自然的产物,它没有千篇一律的样式和一成不变的格局,每座建筑的结构、用途及内部结构、坐落位置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按照现代的设计方案建设出来的古城,消防管理体系不一定是科学、合理、有效的。”
  “既要考虑传统的规划理念,又要把先进的消防设施事先规划进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接受采访时建议,“修复被火灾损坏的古城时既要注意保护历史风貌,也要着力消除消防隐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