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著名建筑师 查看内容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钟训正

2014-2-12 18:4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4584| 评论: 0

摘要: 钟训正(1929.07.09--)建筑学家。湖南省武冈县人。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名誉教授。长期致力于建筑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大学任教,1953年调 ...

钟训正(1929.07.09 --)建筑学家。湖南省武冈县人。

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建筑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大学任教,1953年调整至武汉大学水利学院,1954年任教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

钟训正院士作为东南大学建筑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弘扬老一辈建筑教育家杨廷宝先生等任的治学精神方面发挥了承传作用。在建筑教育的领域里,他与孙仲阳教授、王文卿教授合建的(正阳卿)小组,在教学和科研的园地形成了严谨治学、学术民主、提携晚辈的风格。

在建筑设计与创作方面,他不倦努力探索国外先进经验和手法,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实践的新途径。在建筑传统与创新、建筑与自然环境以及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辩证统一关系上创出特色。

钟训正院士从事建筑教育和科学研究五十余载,培养了100余名博士、硕士和研究生。他的建筑画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建筑画展,在前四次全国建筑画展中有16幅中选出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设计经历及成果

1953  武汉华中工学院1号教学楼

1958  北京火车站造型方案由周总理选定为实施方案

1960  南京长江大桥从全国设计竞赛近二百方案中,评选出三个方案中,他负责

的占两个,周总理选定其中之一实施

1980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北大门

1982  合肥市庐阳饭店

1983  南京市科技会堂

1983  南京建工局办公楼+技工学校教学楼

1984  无锡太湖饭店新楼被评为国家教学一等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二等奖

1985  江苏省公安厅电子技术楼

1985  南京夫子庙贡院西街中部带传统风格的商店

1986  杭州胡庆余堂药研旅游中心设计竞赛获第一名

1986  兰州敦煌研究中心

1986  兰州甘肃画院获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二等奖

1988  海南三亚金陵度假村获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二等奖

1991  南京中山陵太阳广场嘉陵楼(外资餐饮商场综合楼)

1991  南京华侨大厦(高层)

1992  南京中山陵园东郊宾馆国宾馆

1992  南京中山陵园区东郊宾馆综合楼(包括餐饮、娱乐及70余间客房)

1992  南京中山陵园区原孙科住宅大院内的东苑宾馆

1992  江苏省旅游局办公楼

1992  苏州同里湖度假村

1992  南京随园大厦(高层)

1992  南京军区后勤培训中心大厦

1992  南京四卫头综合楼(商场及高层商场)

1993  南京湖南路云湖大厦

1993  南京山西路广场金山大厦

1993  南京中山路供销总社大厦又名江苏商厦

1993  南京中山路交通大厦

1993  芜湖商场、旅馆综合大厦、宜兴政府大厦均在设计竞赛中中选

1994  徐州物华大厦设计竞赛中标,已建成

1994  南京嘉年华大厦

1994  宜兴市政府大厦设计竞赛第一名

1996  南京军区政治部综合服务楼

2002  洪泽文化中心

2003  武夷山九曲花街规划及各单体

  主要论著

著作  包括编著

建筑制图  合作者:孙仲阳、王文卿  1996年国家建设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已印刷32版次

国外建筑装修构造图集  1994

  以上三项也在境外出版

脚印——建筑创作与表现  记录其本人的创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外国钢笔画选集(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6

外国建筑铅笔画(编)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风光素描与速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0012已印刷三版次

风光素描与速写续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风光素描 第三、四、五集  即将出版

论文

建筑创作中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建筑学报  1980.1

景区坡地的旅游建筑  建筑学报  1987.7

莱特经验的启示  世界建筑导报  1987.11

小组创作之路,正阳卿作品选  1990.4

顺其自然 不落窠臼 一  建筑学报  1991.3

顺其自然 不落窠臼 二  建筑学报  摘自《名师自述》,2008年中国国工业出版

社出版,内容与上题不同

海南三亚金陵度假村  建筑学报  1991.8

北京建筑刍议  建筑学报  1996.2  2001年《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和《世界文

化艺术研究中心》在国际交流评选中获国际优秀论文奖,获九家

文化组织和团体授予特等奖六次

城市的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  建筑师  1998.8;建筑论坛丛书  1998.8;第四次

                          工程院院士学术报告论文集

建筑与社会——近现代建筑经验教训的管见  建筑师1999.10;建筑论坛丛书 

1999.7

初议国家大剧院  建筑师  2000.12

现实与希望  建筑论坛丛书  2001.11

我国现代的建筑文化现象  建筑师  2001.12

恩泽绵长——忆杨老  杨廷宝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建筑学报  2002.3

城市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WTO建设与房地产新定位、新战略、新对策》高层论

坛主题发言  2002.10

悟性与勤奋  摘自《中国工程院院士自述》

高山景行,学富五车——忆童老  关于童寯》2002.9  知识产权出版社

《建筑百家回忆录续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忆徐中先生                  《建筑百家回忆录续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国内的经验和教训

回忆与反思  《建筑师文库-建筑师的修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美国建筑设计表现的体验  《建筑画》第9

桂林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建筑师  58

把一生献给建筑事业  《难忘的火红年代》中共党史出版社

甲午海战馆暨纪念性建筑创作学术研讨会发言稿  《建筑师》第58

《建筑学报》1995.11

质朴无华,英华内蕴——二忆杨老

21世纪初叶中国建筑前瞻研讨会发言稿

专访

用建筑诠释和谐与美丽——专访著名建筑设计专家钟训正院士,杨云代访并整理

《科学中国人》2007.04

天道酬勤——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  蔡逸

个人轶事

情深几许 不悔东大路

1984年秋,钟训正进入中央大学建筑系求学,成为杨廷宝等一代建筑宗师早中期的学生之一,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深得大师们的真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大学任教。第二年春天,钟训正主持了自己建筑生涯中的第一个设计——华中工学院的一幢教学楼。

  1953年院系大调整时,他被调到武汉大学水利学院,由于武大的中南水利学院的基建下马,且当时没有建筑系,钟训正暂时在水利系从事建筑学的教学工作。工作环境的不如人意并没有影响他对建筑设计的不懈追求。他利用课余实践坚持画画,收集建筑方面的资料,没有设计项目就自己出题练习,为今后的工作做了大量积累。

  1954年暑假,钟训正带着工作期间画的画和习作回到东南大学,向杨老、童老等请教,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杨老得知他学用并非完全一致后,亲自出面要求高教部调他回校。几经辗转,钟训正终于回到母校,得以从事自己心爱的建筑教学工作。

  追忆起这段往事,钟训正院士谦虚地说:“那时并不是由于我的专业成绩多么突出而特别受到杨老的器重和厚爱,是因为平时的勤奋踏实给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形象。”在逆境中,仍能不忘专业,认真刻苦,孜孜以求,这种精神得到了杨老得赏识,也是钟训正在之后工作中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础所在。

  八十年代初期,钟训正有一年多时间在美国访问、进修,并在印第安那波利斯市及波士顿市两家公司作为设计师参与工作。他在设计能力、表现技巧、工作作风等方面深得同行赞佩。访问期满,美国公司尽力挽留,许诺提供给他优厚的条件,但是钟训正深知,祖国需要他,母校需要他,毅然踏上了归国的行程!

  五十多年来,钟训正院士深深地扎根于东南大学这片沃土,在建筑设计天地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更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专业成为国家的重点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次转折 严师出高徒

  钟训正是幸运的,在大学生活中,他受益于很多良师的教诲,其中不乏建筑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杨廷宝先生、童寯先生、刘敦桢先生等。

  在专业基础课中,杨老教授大家素描和设计初步。钟训正称自己当时“野性未训,心态浮躁”,素描课上不耐心细磨慢琢,四个钟头的作业一个钟头就完成,成果粗糙,招来杨老的严厉批评。在最后一个总结性作业——西方古典构图渲染作业中,他想省略希腊柱式的檐部的卷草花纹,杨老说:“你想偷懒就不必学建筑了”。后来,钟训正对这个作业尽心尽力,态度特别认真,取得了最高成绩95分,倍增了他学习的信心。通过杨老的一次次鞭策,钟训正终于树立起严谨认真的求学态度和专心致志的做事精神。

务实的设计,才是科学的方法

  钟训正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的第一个设计,是以西方古典手法设计一座公园桥。当时他的创作欲望很高,面对设计的处女作,自然要发挥一番,使出了浑身解数,添这加那,仍感意犹未尽,全然不顾古典法式的严格约束。然而杨老在改图时,删改掉的正是钟训正自鸣得意的“精华”,这又使他受到一次震动。

杨老在教学上非常务实,很注意设计作品与国情的结合,以及现实的可行性。他反对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国外杂志上的新时髦,对于钟训正在设计上常出现的“新潮”总是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

  痛后反思,继而反正,使钟训正受益匪浅,对他后来的设计影响很大,确定了钟训正日后在设计中根植于实际情况、注意与国情结合进行探索的设计态度,进而形成了自己的设计风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