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周干峙
周干峙 (1930.6.28-)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高级建筑师。曾任建设部副部长。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此后,参加指导并组织编制了上海总体规划以及地震后的唐山市、天津市重建规划。指导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以“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周干峙193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家建委副处长,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规划局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建筑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现任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家。江苏苏州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高级建筑师。曾任建设部副部长。建国初期,具体负责编制了西安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中国早期城市规划的编制树立了一个样板。此后,参加指导并组织编制了上海总体规划以及地震后的唐山市、天津市重建规划。指导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深入研究了住宅建设、城市交通、旧城改造等方面的问题;创议及早综合治理大城市交通;以“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一批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提出了“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 是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主编的《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城乡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周干峙:(1930.6.28--)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国家建委副处长,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天津市规划局代局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建筑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建设部副部长、国际建筑师协会理事;现任建设部特邀顾问,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荣誉 江苏苏州人,一九五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长期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一批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 他指导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获全国城市规划优秀设计一等奖。他提出了“滚动、灵活、深细、诱导”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提高了城市规划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了城市规划理论。 曾是中国技术政策中有关城乡建设(国家科委蓝皮书第6号)的主编,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现行中国城市规划法的主要起草人。 现任多个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主要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中国房地产和住宅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近些年,周干峙在完成建设部顾问工作以外,还承担了若干咨询工作,如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报告;有关改善大城市交通的报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黄帝陵第一工程规划设计,以及一些典型的城市设计,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2—4名研究生。 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工作 曾负责编制西安市的总体规划,天津、唐山市地震后的恢复重建规划,深圳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其他一批城市的规划设计指导。曾著有城市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交通、住宅建设、旧城改建、城市房地产以及规划设计改革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周干峙现任多个学术团体的负责人,主要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房地产和住宅研究会会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周干峙在完成建设部顾问和全国政协副主任的工作以外,还主持或承担了多项咨询工作,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课题《中国大城市交通研究》,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降低地铁造价研究》,《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国工程院城市化课题研究及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完成了全国政协会议和办公楼的规划设计,黄帝陵第一期工程规划设计,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12名研究生。 工作生涯 上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主要完成国家指派的城市规划任务,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的工作重点是搞研究和管理,先后在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城市规划研究所、天津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任职;80年代到建设部当副部长,分管城市建设、交通、科技、园林绿化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政策制定工作。 90年代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至今,周干峙一直在部里担任特邀顾问,进行有关中国城市化、大城市交通、城市园林绿化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等研究工作;完成了全国政协办公楼的规划设计和一些典型的城市设计,以及众多的城市规划咨询服务工作,并在清华大学每年保持指导2—4名研究生。这,可以说是周干峙人生的第四个阶段,和前三个阶段一样,他依然辛劳,忙碌。 主要职务 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理事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 世界屋顶绿化协会名誉主席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