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人物 著名建筑师 查看内容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覃力

2014-2-12 15:18|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338| 评论: 0

摘要: 姓名:覃力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7年1月22日 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职务职称: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邮寄地址:广东省深圳 ...

 

 姓名:覃力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7122

 工作单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职务职称: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邮寄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教育和工作经历:

 天津大学学士、硕士。同济大学博士。

 1984年10月至1998年3月在天津大学建筑系任教,历任讲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系副主任等职。在天津大学期间,曾作为访问学者先后两次去日本工作、学习。96年10月至97年10月在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1998年3月,调至北京,在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任副总建筑师。1998年9月开始在深圳大学建筑系工作,任系主任。现任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及职业实践委员会委员。自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并重的原则,主持或参加过五十余项各种工程项目,独立撰写或与他人合作出版了专著十二部,译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主要作品名单: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学实验楼

惠程电气厂区建筑

深圳横岗大厦

深圳大学艺术村

深圳大学艺术综合楼

深圳大学外语学院教学楼

深圳大学西丽校区专家公寓

江西先材纳米纤维厂区建筑

横岗城市中央花园

中海·半山溪谷

中海·翠林兰溪园(三期)

晋江华泰国际新城

华东师范大学嘉定新校区

获奖情况:

国家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铜奖

建设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詹天佑大奖住宅小区金奖

詹天佑住宅环境奖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

岭南特色建筑银奖

广东省建筑创作优秀奖

广东省建筑创作佳作奖

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建筑景观双金奖

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

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

深圳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

代表作品介绍:

①项目名称: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建设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

业主单位:深圳大学

用地面积:8273.58㎡

总建筑面积:17680㎡

设计时间:2004年5月

竣工时间:2007年5月  

设计单位:覃力建筑工作室

主创人员:覃力、颜奕填、李一凡、杜晓钟

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基底面积:3914.13㎡

容积率:3.58

绿地面积:4359.45㎡

绿化率:52.7%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为教学实验楼,设有普通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及一系列的特殊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琴房等,此外还有一个“黑箱实验剧场和一个小型音乐厅。

项目的设计特点如下:

周边环境的整合

由于师范学院教学实验楼过于接近深圳大学的主校门,因此,我们便采用将建筑化整为零和由南向北退台的方法,来减弱整体造型的厚重感和对校门的压迫感。同时,师范学院的教学综合楼充分利用了南低北高的地形高差,地下室在南面出地面,做为一层直接对外,埋在地下的部分还设置了一些下沉庭院,使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到地下,增加了空间上的变化。

交往空间的创造

交往空间的创造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在建筑处理上利用了架空层、中庭和自然叠落的屋顶平台,为教师与学生在每一楼层上,提供了一系列的变化丰富的公共活动场所。这些镶嵌在各个楼层中的室内和室外的大尺度的活动空间,与连接着教室的线型走廊交相重叠,产生了十分丰富的视学感受和空间效果。与人的活动构成互动,形成极具活力的动态空间节点。

开放理念的运用

师范学院教学实验楼的另一特征是开放性。在几个方向上都利用架空、掏空等手法,打破了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之间的界线,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在建筑内部又以通高的中庭和拔空的庭院,从竖向上将这些不同标高的流动空间连成一体,形成一种上下、内外贯通的开放空间系统。这种开放空间系统,有利于空气流通亲近自然,适用于深圳这样的南方地区。

低造价高标准

本工程在设计之初建设方就提出了控制造价,要求18000㎡教学楼土建总造价不得超过3600万元,经过我们的多方努力,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最终成功地将单方造价控制在2000元之内。同时,建成后的效果也获得了多方的好评,被评价为深圳大学造价最低效果最好的建筑。

(本项目线图及照片见文件夹)

②项目名称:深圳大学艺术村

建设地点: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

业主单位:深圳大学

总建筑面积:2400

设计时间:2007年5月

竣工时间:2008年8月

设计单位:覃力建筑工作室

主创人员:覃力、骆静静、温雅乔

项目简介:

深大艺术村地处深圳大学校园内,北面正对着深圳大学的北门,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所谓艺术村,实际上就是深圳大学的美术馆,该基地原为艺术系教师李瑞生先生设计建造的很有特色的“鬼屋”的原址,所以新建的美术馆便非常引人注目,并肩负着重新振兴该地域建筑环境的作用。

   并非建筑师的李先生自己动手设计建造的“鬼屋”,原是一组建筑,自成一个院落,院内有大片的荔枝林和竹丛,地形东低西高,环境幽美。建筑全部用毛石砌筑,形态随地形自由变化,造型独特,曾经是深圳大学乃至深圳市的一个极有个性的艺术家工作室。后来由于产权问题,主体建筑被拆除了,学校在原址上临时修建了音乐教室、琴房和简易的展厅。但是,院落里面的几座石砌建筑仍然保留了下来,新建的美术馆就选在原来主体建筑的位置,面对着北校门,沿看深圳大学校内的环路邻路而建。

   由于这样特殊的场所条件和极不规则高低起伏的地形特点,我们在设计时便考虑以自由变化的建筑形式来适应环境,用小尺度的形体组合,延续原来“鬼屋”的造型特征。这种不规则的平面和灵活丰富的造型形态,不但可以营造出不同于常态的内部空间效果,可以增加展示面的长度,而且还能够以独特的造型去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这座建筑成为深圳大学北校门内轴线上的底景。

   在建筑空间组织上,我们利用地形的高差,使建筑空间与环境的结合立体化。正面的主入口设有大台阶,可以直接进入美术馆的二层。一层的主展厅则通过下沉的室外展示场地,与建筑围合的内部庭院相连。各展厅之间呈线性连接,流线简明顺畅。序厅和作为展览间歇的休憩空间,则面向荔枝林开窗,拥有非常好的景观,而展厅的内部却相对封闭,以利于展品的展示。整座建筑空间,不仅高下相合,而且大小、明暗组织有序,富于展览建筑空间的特征。

   新建的美术馆就整个艺术村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村中尚留有几座原来的毛石砌筑的建筑。因此,美术馆的设计除了从建筑形态上及建筑体量上,要处理好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应该从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上,也能够使新建筑从艺术本质上去传承那些有创意的东西。于是我们在美术馆的设计中大量采用了毛石、木材等自然材料,通过材料联想这样的抽象性传承,来表现那种场所环境中所特有的“乡士感”。同时,我们也使用了大面积的无框玻璃和清水混凝土,让人工材料与自然材料相结合,从而又赋予了该建筑以强烈的时代感和当代文化特征。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对基地和周围环境的尊重,一直都是我们自始自终坚持的设计原则。除了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之外,基地内的大树和荔枝林,也同样对这两个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在确定建筑布局时,即充分地考虑保留原有的树木,使建筑与环境结合得更为到位,同时,我们还利用这些难得的自然要素提升建筑的品位,将原有的自然文脉继续延持下去,为整体的建筑环境增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