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师陶郅
姓 名:@陶郅 性 别:男 出生地点:湖南 长沙 出生年月:1955年11月 职 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职 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副总建筑师 陶郅工作室主持人 受教育经历: 1978~198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建筑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82~1985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建筑学专业 获硕士学位 1998.9~1998.12 首批入选中法政府学术交流计划《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项目,赴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工程部进修. 创作心得:我以为建筑是营造者或建筑师为人类行为度身定做的空间场所,它必然要反映人类行为的基本特征:既有独处的经验空间,又有群体性的互动空间……我喜欢把建筑看作是“平常”的事情,而不是“非常”的事情。因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在物质世界应该总是平常状态,而不是不合逻辑的非常状态。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 (作品奖) 1.珠海机场旅客航站楼,航管楼 获2000年度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乐山大佛博物馆 获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 获2009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3.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获200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获2005年度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 获2005年度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 获2009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4.福州大学图书馆 获2008年度全国勘察设计(银奖) 获2009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国60周年建筑创作奖 5. 郑州大学新校区核心教学区 获2006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6.郑州大学新校区理科系群 获2003年度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评选(一等奖) 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获2005年度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 8.南京工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获2010年 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 二等奖) 获2010年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铜 奖) 9.南京工程学院文理学院教学楼群 获2010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10.长沙滨江文化园两馆一厅-博物馆 获2010年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银 奖) 图书馆 音乐厅 获2010年第八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优秀奖) 11.合肥学院图书馆 获2011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12.河源城市图书馆 获2011年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评选中获得工程设计(二等奖) (荣誉奖) 2004年亚洲建筑推动奖(国际建筑师协会颁) 2006年羊城十大设计师(空间类) 第四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建筑景观类)最佳指导教师奖 个人联系方式:办公电话:020-87111339 手机:13802961581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南理工大学东一三楼 E-mail:tao_zhi@126.com 代表作品: 项目名称:乐山大佛博物馆 建设地点:四川省乐山市 业主单位: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 用地面积:31856m2 总建筑面积:14012 m2 设计时间:2004年06月01日至2005年10月31日 竣工时间:2006年09月30日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人员:陶郅 陈向荣 孙蕾 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31856m2 总建筑面积:14012m2 建筑基底面积:7052m2 绿地面积:13260m2 容 积 率:0.44 绿 化 率:41.6% 建筑层数:4层 建筑高度:22.54m 项目简介: 乐山大佛博物馆的建筑构思源于当地的汉代崖墓,建筑形体通过崖墓的正负形体转换演化而来。建筑的形体构筑突破传统模式,发展“山体还原”和“山体契合”的生态原则,各个建筑体块如同自然山石垒叠一般。同时,利用原有山体作为建筑的一侧墙体,另一侧围以展厅,上覆玻璃光蓬,构成了博物馆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岩壁展厅。 建筑外墙面选用当地出产的红砂岩,同时,在建筑入口,添加了汉代石刻,门头由三世佛装饰,以呼应乐山大佛博物馆的佛教文化。 乐山大佛博物馆设计以“非建筑”为基本理念,从建筑形式的构建、内部空间的营造到建筑材料的选择,都体现了匠心独到的设计。特殊的位置、特殊的历史、特殊的文化、特殊的功能、特殊的理念造就了此“非建筑”的建筑。 项目名称:福州大学图书馆 建设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业主单位:福州大学 用地面积:25000 总建筑面积:35000 设计时间: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 竣工时间:2007年9月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人员:陶郅 郭嘉 陈子坚 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25000m2 建筑面积:35000m2 建筑基底面积:9370 m2 容积率:1.42 建筑层数:5层 建筑高度:23.9 m 藏书量:100万册 阅览规模:3476座 项目简介: 福州大学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区,方案采用了三向的大台阶分别迎向三个主要人流方向,引导至二层平台,形成内聚式开放空间的构思。 外型设计采用完整的方形轮廓使其更契合标志性建筑物的秩序感,并通过动人的细部和简洁的整体造型形成对比,精致的钢结构和粗犷的石材被充分地协调在一起,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 建筑内部采用对角线的切割,图书馆依次分为阅览部分、学术交流部分、咖啡厅部分以及公共展览部分。方形中庭处于半室内半室外的状态,玻璃模糊了室内外的界线,同时让人感觉大堂延伸到室外。 垂直的帆拱型拉膜如同展翅腾飞的白鹭一般,在提供遮阳的同时,也带来了唯美的艺术享受,其斑驳的光影为大厅提供了变幻的魅力。沿玻璃幕墙依次排列的灯柱,白天是展览大厅的自然采光井,夜晚又为平台提供照明,熠熠生辉。 总体来说,图书馆的设计挖掘了总平面的特殊性,有效组织多向人流,创造了立体开放、多重构成的核心空间,体现了现代化图书馆的创新型设计理念。 项目名称:长沙滨江文化园 建设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业主单位:长沙市代建工程建设指挥部 用地面积:124006m2 总建筑面积:149943m2 设计时间:2005年12月至2011年04月 竣工时间:2013年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人员:陶郅 郭嘉 陈子坚 郭钦恩 陈坚 杜宇健 陈向荣 陈天宁 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124006m2 总建筑面积:149943m2 其中:博物馆:34173 m2 音乐厅:28161 m2 图书馆:31322 m2 绿地面积:83460 m2 容 积 率:1.2 绿 化 率:41.7% 项目简介: 在这个方案里,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最主要是靠建筑的整体体形进行隐性体现的,追求的是对湖湘人文精神特质的一种神似的模拟,展现的是这种民族精神、艺术精神和人格力量的延伸和外化。湖南是一个崇山峻岭、滩河峻激的地方,这里有顽石赭土、地质坚硬的地理环境;“洲”是长沙滨河区域一种典型的基地形态,“顽石”和“沙洲”成为了形体创作的构思源泉。基地正处于两江汇合之处,本方案的在基地上对于地域的回应,就是强化所在基地的特色形态,把建筑作为大地景观的元素,与周围和谐共生,充分交融,从而重塑河流三角洲的大地肌理与地表形态。连续起伏的建筑的形态,维护了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筑有如从河岸三角洲由河流冲击出来的沙堆砾石一般,从大地之间崛起,以倔强不息的姿态,屹立于两江汇合处。通过利用“顽石”形体对“沙洲”形态的模拟,“洲”的冲积形态被强调和再现出来,使建筑形态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从而使建筑与该地域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即形成建筑化的自然。 海峡旅游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项目名称:海峡旅游服务中心建筑方案设计 建设地点:福建省厦门市 业主单位: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88228m2 总建筑面积:349650m2 设计时间:2012年01月至—— 竣工时间:——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人员:陶郅 陈子坚 郭嘉 邓寿鹏 郭钦恩 陈坚 陈健生 经济技术指标: 用地面积:188228 m2 总建筑面积:349650 m2 容 积 率:1.41 项目简介: 本设计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是如何在一个有限而分隔的地块内,将几个功能相关而又相互独立的建筑,协调成为一个有机的城市综合体。我们从用地的独特地理位置上找到灵感。选址地五通与宝岛的关系可谓是一衣带水。借用“一衣带水”这个深远的含义,方案采用了“适当离析”与“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重塑区块的空间秩序。“适当离析”,是指将建筑分为两个组团,让出带状的内部空间,“紧密联系”,是指将建筑有意识地按功能特征聚拢布局;如此一来,均布的地块通过建筑的有机聚散,形成极具动感的整体效果。 由于整个基地被十字形道路所分割,所有的单体必须由整体的形象进行统一的设计,才能使整个项目具有序列性、连续性与可识别性。由于地处海岸线,结合厦门的独特气质,我们确立了反机械化的设计原则,取而代之是一种更加轻盈、更加浪漫的建筑风格,以区别于笔直的岸线与沉重的呆板。无论人们从海上来或是从陆上来,柔软起伏的直纹曲面屋顶、浪漫交织的倾斜平行墙面,都为之带来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视觉冲击力。建筑形态从三维造型的特点上接近于巨大尺度的雕塑,重塑了海岸线的激情与澎湃,也为城市干道提供了步移景异的空间轮廓。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