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创新设计初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王鹏

2014-2-2 22:4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482| 评论: 0

摘要: 主持人:我们下午开会了,请大家安静!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创新设计高峰论坛下午继续开会!今天下午的会议内容还比较多,有两个发言以后要把获一等奖、二等奖七个方案要进行汇报讲演。今天下午首先是有请北京市建筑 ...

《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创新设计初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王鹏

主持人:我们下午开会了,请大家安静!2008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创新设计高峰论坛下午继续开会!今天下午的会议内容还比较多,有两个发言以后要把获一等奖、二等奖七个方案要进行汇报讲演。今天下午首先是有请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演讲,但是刘晓钟临时有事,有请王鹏来讲演,题目是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创新设计初探,大家欢迎!
  
  王鹏:大家下午好!规划和创新设计上的设计说法,这也是我们工作室包括我们设计六所多少年来从事住宅设计的一些简要的心得。
  我们认为首先与市场上高价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有自身的特点。在规划设计方面着重几点,从节约城市用地来讲,我们认为高层住宅包括中高层住宅应该可以部分代替原来的传统多层住宅。因为高层住宅区比多层住宅区可以有效节约土地,并且对于公共交通和市政设施的社会资源呈现高效利用。
  这是传统的回龙观文化居住区,这是呈现多层密布的机理。这个是我们参加深圳城市公务员竞赛所做的方案,可以看到当地用地比较节约,像高层发展,容积率也比较高。
  我们如何满足容积率大中城市的条件下,高容积率条件下规划住宅的布局。采取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住宅组合形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因为可以有效的节约用地,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区容积率,并且有比较丰富的规划布局,这也是深圳保障性事例,这个已经建成了。这个采取了塔式高层和板式高层布局,最大限度利用地块周边环境。北侧主要是城市道路,我们可以用建塔楼。
  早期市政房还有一个租赁住房,这是模型图,大家可以看到在城市边远,这是高层点式住宅,沿着地块有住宅组合,这种板式住宅也叫高层连塔式板式住宅。我们发现对容积率各地的不同要求,比如拿北京来说他们要求1.7倍间距,在倾斜角度达到20-60度,这个间距可以有效的减少,当完全平行的时候达到1.5倍。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利用朝向和日照的关系来减少土地提高容积率,对于小区的规划这样形式一定有好处。
  这是板楼斜向布置的事例,这是银川市社会保障项目,我们在银川做了这样一个大型项目,公顷数达到10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到近200万平米的规模。跟五里湖畔比较近,这是宁夏自治区,也采取了板式结合塔式的布局,同时注意强调一定的斜向度。
  局部楼栋加工,这里最有效的提高方式就是北部楼栋应该适当的提高,因为已经不存对内部住宅的影响了。可以将基地边远的楼栋加高节约用地。这样的提高可以阻挡北侧道路交通噪声还有一些比较寒冷的风向,为整个居住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这是在福建做的福州江南水都的项目,南侧往北基本上都是层数逐渐提高,前面是多层,中间是中高层,后面是点式,塔式,或者连塔结构大高层,这充分利用的高度。我们同时认为对于保障性住房实际上南北的采光和通风很必要,但是我们还不要忽略东西向用地有效采用,要适当的增加东西向楼宇,来实现围合性,这样可以增大容积率,同时在社区增加社区归属感。我们说楼栋日照不足可以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底层可以作为沿街商业,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条件。
  这是北京的项目,用地非常紧张,只有两三公顷,但是容积率非常高,我们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周边来布局。同时这个住宅日照充分利用一两点钟到五、六点钟日照距离,早上距离八点或九点以后到十一、二点的日照来完成容积率和日照标准双重条件。这
  基于以上规划项目几条方式可以提高建筑容积率,并且满足建筑组合的要求。在建筑单体设计上也有几点提醒大家考虑:第一,适当的要增大住宅的进深,有效的控制建筑面宽。第二,适当增加东西向不足的住宅。第三,合理利用大小套型进行灵活组合,在一梯三户或者四户可以布置大一点的两居室或者2.5居室。第四,适当加大转角单元和分单元套型。第五,适当降低层高。第六,充分利用建筑的坡顶这一空间。
  在总结完这些规划设计手法的时候,我们认为前面总结的都是技术性的,特别是规划、布局方面符合日照要求,符合多种要求的因素。但是实际上结合上午宋部长的讲话,我们认为有必要提醒或者有提要提倡我们应该更多的加强这些保障性住房居住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这里既保证原来的指标,这些指标基础之上还要考虑是一个社区的交往,社区的购物、医疗包括这种健身,这些交通,这些多功能的完善和配套,这是很有必要的,这个我们在下面的工作中也会继续完善。
  小套型建筑单体设计,我们认为小套型目前来说面积比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但是五脏应该俱全,它的设计关键在于空间使用率,合理使用空间尽量减少或者消除有效面积损失,做到小而全。比较好的事例,厦门万象公寓,它的操行建筑面积从57-70平米,但是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都一应俱全,而且空间组合相当合理,空间利用率和使用系数都很高。大家看这个户型,基本上是采取小高层布局,我们可以看到楼梯间的情况,在西北和东北角充分利用通风好的优势,布置三室一厅的空间。朝向南侧由于采光面的控制,布的全国两居室,加双卫生间,整个客厅和餐厅是南北通透的。交通盒面积十分节约,我们认为这样的布局是十分高效的。
  建筑小套型的设计既要紧凑又要舒适,我们认为小套型绝对不是廉价和低品质。除了上述功能俱全之外还应该提高居家舒适度和自然通风的流畅,我们经验证明一梯两户通风采光条件好,可以提高舒适度,但是容积率一般不高,通常情况下可以在多层和小高层实现,但是对于中高层或者大高层来说,他的交通盒相对来说比较费了,相比较一梯四户平面公摊面积交通盒比较省,但是通风条件没有一梯两户优越了。一梯三户虽然中间一户无法取得很优越的通风条件,中间一户采光效果不错得到了折衷,这是我们做的比较。首先看一般情况下在南北通透型的情况下可以完成这种空间简单划分。在一梯三户情况下我们尽量把交通盒集中,南侧两居的最标准的配置和布局,在东西两侧是南北通透型的。
  在建筑的小套型设计上我们要借鉴国内先进的经验,并且要参考国外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力求创新。目前通过部里面和各地的专家考察日本和韩国的一些成功经验,他们的小套型基本上做得相当紧凑,而且工业化水平很高。他们一般来说一户面积三、四十平米,这一般不是使用平米了,基本上很多储藏空间,另外还有很多小型多功能房间,他们基本上是暗卫生间和暗厨房,这和我们规范有所不同。同时我在参观韩国住宅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发现,就是他们的阳台很大,而且阳台不管建筑面积是赠送的,所以经常阳台和客厅或者居室之间是没有重墙作为隔断,这样在实际改造过程当中把阳台尽量扩大为住宅面积使用空间。
  同时小套型设计里面还讲究一些市场的追随或者是一些研究,就要细分客户,细分需求。未来小套型夹层结构扩大化,不光是三口之家还要考虑将来的五口之家的居住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项目不能像以前一种套型,我们认为应该区分客户对于套型的需求,尽量让套型空间使用最大化。同时设计定位时根据细分客户的层次灵活运用技巧,其真正满足客户需求。
  我认为应该有可能实现两居室和一居室的就近排布,包括两代居的上下联通的可能,包括楼上楼下联通的可能。
  第五,小套型设计要注意空间灵活,适应性强,充分考虑居住者需求,给予住宅生命,随着居住者发展变化而变化,随着成长而成长。途径是通过调整用途,调整空间的灵活可变实现套内可变,同层可变,移层可变,通过是通过套内轻墙划分以适应房间大小变化而数量变化。
  下面我们来谈小套型设计的创新手法。设计手法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实现小套型设计的精细化,创造出优质的居住空间。首先是提高单元的得放率,小套型设计可以通过设备、电器管理紧凑布置和核心走廊紧密联系来减少公摊面积,采取一梯四户和六户逐渐取代原来一梯两户的方式,尽量减少走到面积。这里面有一个比较,这个是我们做的最精致的户型2.5居,这是核心图,我们做了客厅沿着电梯井做了小型的单厅,北边是厨房,在南侧有主卧,配备有可能将来作为主卫生间的条件,中间是一个小厨房,北侧是一个侧卧,还加一个公共卫生间。当时的时候是做到了70到80平米左右,在前几年北京经济适用房可以满足条件,现在国家的经济实用房条件有所降低,基本上在60平米左右,这也有不同的探讨研究标准,有的说是不是可以上下浮动五平米,或者阳台浮动一下,还有说整个全区面积平方,比如说我做30%的60平米,做30%的50平米,再做30%的70平米,这样也是60平米左右,这个探讨各地有各地的研究方向,但是我们觉得最终会以全国的解释为主,各地会有结合部,具体实际情况可以有微差。
  这是很标准一梯四户板图,南侧是两个两居室,全朝阳住宅。东西两侧是两个主卧室,这个得房率可以德国85.4%,以前的套型提高了11%左右。在小套型精细化设计里面提到的第二点合理紧凑的套内物质,这应该做到分区合理,布置紧凑,尽量减少被忘掉的交通面积,特别是无用的走廊面积。
  住宅实用功能概括有私秘休息区等每个分区要求有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区分,实现分离。同时在分离的基础之上要做到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尽量减少干扰。比如说需要通过原来传统的做到交通面积和公摊面积综合合理来提高实际的使用面积。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在左侧这个看起来是多层两居室户型,在这个套型里面看到很少有交通空间,在这个位置餐厅是承接了厨房和客厅的功能。在这个小客厅里面,特别小的一个卧室,如果往上提一点,把这个搬一点可以把厕所门不整队大门,这样会更好。
  这是经常采用高层套型,在这里很少有交通面积,基本上餐厅和客厅是连通的,再加上阳台的扩大化,阳台承重墙可以外侧,可以扩展客厅。如果一般的时候不机会主卧室门和卫生间门相对可以把侧卧室门往前提一下,这样尽量达到紧凑的目的。
  小套型精致设计的第三点是居住功能空间的适宜尺度的选择。这个是我跟华远集团,这种大型房地产公司合作的关于中小套型合理面宽,合理的进深的研究,大家请看。从起居室一直到次卧或者多功能室都做了多种研究。就表明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是不简单的满足对于市场的经济测算的概念了,他要使套型尊重被用户使用的合理、有效,在建设方面如何节约材料、如何避免拆改,所以他们都会做出这样一系列的研究。也就是我们的设计方或者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努力促成这样事情进行合作研究。
  小套型设计里面第四点,灵活可变的室内空间。前面我们也说过了关于两代和一代居住不同,居住者的家庭构成、生活形式、审美意向包括地方价值和价值取向不同,对空间要求也不一样,住宅空间布局应该适应这种差异性,特别在现在高层住宅大量使用减力墙的结构下可以做到大空间,大跨度,内部空间可以自由隔断,提高使用率。这种套型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平面布局,不做明确的限定。可以把体育是和餐厅,可以把厨房设计成半开场或者开场的东西,我们设计一个弹性的空间法,这样增加空间使用灵活性。
  图上是一个标准的两居室,周围都是减力墙,中间红色是轻墙结构,一般情况下在这个位置上进行一定的转换。这是原来的标准配置,一般喜欢南厅的把起居室放在南侧,这种厨房在前,卫生间在后,两个卧室分别津贴着门,前面交通空间和餐厅在这儿。如果是既有老年人又有新生婴儿的时候,往往需要卧室朝南采光效果更好,我们可以布置两个卧室都朝南。但是主卧室使用采光非常好,根据家庭的需求,特别是特殊人群的需求这样设计。
  小套型精细化设计还应该注意什么?重要的是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包括阳台的精细化设计可以体现在这方面。比如说厨房的设计要减少从外面购买的蔬菜和将来出部门垃圾的时候过于长,便于简洁的家居环境。卫生间如果高效布局的话,可以把洗面器和坐便做成干湿分区,如果合适的话还可以把洗衣机放在这儿。我们在小套型设计给住户提供比较宽敞的票窗或者阳台,这样可以提高居住的品质,使住户感觉非常实惠。除此以外还要写一条,要求做一个室内综合设计的工作,就是原来我们通常是把厨房和卫生间设备和电器的各种管线进行综合,现在我们应该是提倡把主要的居住空间都应该实行管线的平面布局和综合立面的设计。在两年前开始实现这样的工作步骤,给梁山水居住区实行室内管线设置,在这样商品房过程中用户拆改率小于10%,我们说对于经济实用房或者廉租房来说,这一点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要求一个小套型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要适应未来的各种居住形态,而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复合型,对具有时代特征的小套型住宅提供广阔需求。在适当部位的楼板也预留一定的施工板缝,将来可以增加楼梯,以解决随着时间变化而落后的情况。当然这是我们基于对中小套型的研究,对于廉租房来说有退出机制,当你收入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应该退出,对于经济实用房没有出机制,要供这家以后的子孙或者卖给别人另外家庭的时候,要适应综合性,我建议在经济适用房套型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发展。
  保障性住房里面最后提低成本的建筑材料。保障住房重要特征就是低成本低能耗,我们要运用节约成本的材料来实现建筑外装修和内装修。低成本的建筑造型处理方法与建筑立面总结出来可以有古典式或者新古典式,或者现代检阅式,古典式和新古典式造型基本上是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蓝本,但是里面有很多线条和装饰物增加成本,但是体现的情趣和当地的地方风格很有特色。我们举一个例子,这是上海开发商在天津移植的例子,这里有11层住宅为主,有部分十六层,这里尽量利用一些屋顶顶部的变化,坡顶的变化来处理建筑造型,但是整个造价还是比较低的。
  现在的变化是,我们认为不是一种特定类型,这区别于我们刚才说的新古典式或者现代简约式,运用不同的构建或者色代形成鲜明的建筑形象,说现代式,可以归为这类,但是这种施工过程追模板的使用和劳动量比相应简单的平面要更费一些,变相的增加了施工成本,提高了造价。
  这个平面机理主轴上不同相同的,每三层做一个变化,另外看这个相对来说立面造型是主要的构成,相对来说会比较耗费建筑模块或者施工难度。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代简约式风格,这个和前面相比基本上没有多余构建,很少有阳台色彩复杂变化,实现这种重复的机理来体现建筑造型,这样可以满足保障性住房对于低造价的要求。这个平面机理还是相当具有重复性的,这是厦门的万景公寓实施图。
  下面我们说低成本,低能耗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保障性住房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一切不必要耗钱材料,建筑师应该充分掌握这个特性和艺术,做出既实际又美观的保障性住房。这是上海四高示范居住区的项目,以这个例子来说明,整个都是涂料,分为两种涂料,一种是灰色的涂料,一种是白色的涂料。在灰色涂料机理上不断重复白色的阳台或者构架,住宅单元也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材质,构成了比较纯粹的样式,我们看到了一个比较简约、清晰的和谐的住宅区。
  在北京刘晓钟在类似方面做过建筑尝试,这是在清华东路住宅区单体设计,我们采用了混凝土板干挂技术,在其外没有更多的贴面砖或者涂料,实现了简约、清晰的样式。我们在此建议可以通过引进许多新型结构,墙体材料手段来解决保障型住房低成本,低能耗的问题。通过我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几个方面的介绍,向大家汇报了我们在保障性住房上的心得,这就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鹏的发言,他刚才在精细化方面做了很大的探讨,对我们设计过程中有很多启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