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面有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陈霞,他讲演的题目是北方高层廉租房建筑设计及规划构思,大家欢迎!
陈霞:大家好,我是中国建筑设计院第四建筑工作室的陈霞,我代表竞赛小组成员和设计指导和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们工作室主要以住宅设计为主要设计方向,所以我们在接到竞赛命题的时候领导非常重视,把这个作为实习项目来做。因为方向特别多,我们后来自己界定了北方的廉租房。在设计开始我们就注意实际可操作性和廉租房居住对象的前期调研,最后也是希望把这个作为户型资料库,因为现在所做的项目已经做上双限房和廉租房的共建,这也是我们将来必须做的工作。
我根据我们做的资料整理PPT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最后规整的时候归到六个方向,设计前期分析,设计原则,户型设计,共同交通和策略以及四节应用策略,服务配套设施的设计。设计前期分析,我们在开始的时候对国家政策做了一些研读,把服务对象锁定在低保,劳模、拆迁低收入家庭,人均居住使用面积2-3平方,设计标准订为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居住生活要求,严格控制套型建筑面积,我们对服务对象做了详细的调研,调研范围包括北方的老房子还有城中村,棚户区,调研内容涉及到居住的人群,家庭结构,生活特点以及居住的需求。调研渠道我们有实地调查,也有从网络上收集资料,也参考了一些对廉租房初探的资料,调研分析后面还会总结一下。
这是北方胡同老房子,在这个PPT上面可以看到胡同老房子私搭乱建比较严重,搬运东西非常困难。城中村,这是在西直门明光村调研的城中村,城中村的特点,一般都是以小平房混在公共配套良好的城市中心,一般都是单层或者多层,也是非常拥挤,他们的生活、居住以及生产经营集中在一块。
棚户区,面积比较大,一般都是堆积的垃圾,还有废品收费站之类的,一般都是外来务工者居多,也是居住比较困难。通过这些图片可以看到,他们的居住生活功能空间非常混杂,吃饭、活动、 储藏功能混在一个空间里面,其实根本没有分,两到三代人共同居住在一个空间里面,人口也很多,人均面积特别少,房子没有私密性可言,生活质量非常低。下面一进门就是木板床,下面一进门就是晒衣服的简陋的设施。这张图可以看到,缺少一个非常独立的晾晒空间,这种地方没有日照和通风,衣服一般就是阴干。下面这张图看到卫生条件非常差,操作台非常拥挤,也一块地方挤一块地方。一般居住的情况都是使用公共公厕,一般缺少洗漱林语空间。
我们通过前期调研分析是这样一个结果,他们人口比较多,因为都是两到三代人在一个房间里面,没有储藏,东西非常杂乱,非常拥挤,人均面积是两到三平米左右,居住空间不足,功能空间不分,缺少必要的卫生间等空间,房间特别昏暗,有的常年见不到光,通风采光比较差,基本生活居住条件满足不了,居住非常困难,自身无法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设计遵循的原则,如何设计,我们在分析了之后结合设计竞赛的要求,以四节一环保为前提,我们做户型设计,立面设计的时候遵循这样前提条件。第二,以低收入者的生活条件为基础。第三,降低公摊提高室内使用面积,满足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要求。户型设计不但要解决基本,在设计当中尽量引导或者说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往下做设计过程当中也发现有一些难点,因为我们锁定是北方的设计,在北方不允许出现纯被向的户型,一梯多户又不能有纯北向这就是遇到的瓶颈,我们这边厨房要求直接对外通风,这对我们户型设计面积小有一定冲突,户型多的时候需要户型均好性,需要比较好的采光和通风要求。在小户型里面怎么样解决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我们设计前期参考了日本的小户型设计,日本小户型设计储藏特别多,但是他们厨房是暗的,他可以挤在整个户型当中,其中的房子绕这他来做,我们国内是不太具备这个条件。因此在日本小户型设计当中,我们参考也就是参考储藏的思路,还有室内空间的分割。
设计遵循的原则。在收入低人群存在经济来源方式等差异,因此廉租房户型、面积配套设施根据使用者不同来不同设计。在廉租房跟高档房要求享受同样采光权,廉租房空间和公共空间有良好的过堂风。
节能省地,减少公摊面积,规划上充分利用楼间距,增加东西向户型。由于廉租房较小可以通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来提高住户品质,户内解决不了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放到公共配套里面去处理。
增加户型可适用性,所谓可适用性也就是不同的人住进来根据不同的家具就能够居住,使用空间可以通过时间差来控制。户型设计在做的过程当中,户型要均好,要有良好的朝向,我们一共做了三个户型,不管是一梯五、六、七、八都可以通过这三种户型组合,我们特别注重户型可实施性,我们做设计的时候,包括90和大户型家具尺寸肯定不一样,因为对象不一样,我们做廉租房设计的时候,特别调研了一下,这一类人群可能会用到什么,他们进一步要改善自己生活的时候,他的家电是怎么样的,我们考虑一匹空调室外挂机,五公斤单桶洗衣机,家具就是单人床,双人床,都是经济型的尺寸,而不是特别舒适的,几个沙发,小软凳都考虑进去,将来真正摆进去是能够使用的。
厨卫,他们没有考虑单个水盆,台面考虑550宽,跟小户型设计的基本尺度都是一样的。为了体现可持续性,我们做的是12-18层,我们在厨卫空间,在三种户型里面统一的厨房和卫生间的设计,就是标准化的,户型实施的时候管线的配置和电器都是一样的,橱柜选用十八层住宅的设计,我们知道户型特别小的时候这些空间特别占面积,如果这部分不考虑,将来再考虑进去的时候这个设计可能就不成立了。
我们在控制面积的时候要注意真实面积,我们采取措施外保温考虑70,没有考虑80,80我们控制不下来,这样已经满足节能65%需求了。我们在户型上满足成员的几代人学习、交流待客要求,户型设置南面结合立面考虑了飘窗,能够延伸和居室空间。我们做户型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设计一定满足廉租房三代同居放在两居里面,我们考虑一居满足一代,两居满足两代人居住,如果成员再多,比如说三代共居,可以申请两居加一居来解决,这些在一居里面解决也不太可能。
低收入人群,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他们物品非常多,因为没有储藏居室都不够,哪来储藏,我们设计过程当中利用走道和空间上方多元化来考虑,这是设计第一户型,第一户型是我们下面组合平面上绿色的部分,这是一个两居,这个户型从90平米小户型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在这个户型里面主要做了哪些调整呢?一个是家具的尺寸考虑是特殊人群来使用。床、衣柜,开间按三米,厨房按一米六,我们考虑成员需求,这考虑是两米,如果根据他们的使用家具其实还是可行的。在这个厨房的设置上面,我们还考虑了吊柜,厨房单桶洗盆,还有双灶。户型次卧,如果有两个小孩可以考虑上下铺来满足使用,这的户型考虑了洗衣机,当时洗衣机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在空调机位下面做了一个剖面设计,也就是一个灵活空间适宜,我们上面1.2米空间放一匹室外机就可以了,下面可以根据使用人群要求,可以有洗衣机,就放洗衣机,如果没有洗衣机做一些储藏空间,这也是一个特点。
这个户型是蓝色部分,主要是一梯六户,这也是标准化的厨房和卫生间,这个卫生间可以结合明的公共走到来进行采光,也就是半明位,这也设了一个家庭室,厨房也是根据刚才的要求设计的。储藏空间在洗衣间,这上方可以做一个储藏,走道上方可以做,下方也可以做,可以在夜间来客人的时候简单搭一个床。
这是一居室,我们考虑夫妻俩,如果老人有护理,这个空间足以再摆一个床,一个护理人员的床也能够摆下了。储藏的考虑都是雷同的,都是基于洗衣间上方做的储藏。
公共交通核心的设计应对策略,因为公共交通这部分公摊比较大,我们怎么样降到最小,使得户内使用面积最大,我们分析之后发现居住保证户数是一梯五户,这样走道采访和通分不利于纯南向通风,因此我们后来方案做了增加公共交通采光面,采用一梯六户作为基本单元,一梯七户八户最好了,我们这个最和单元有这个条件,在面前消防疏散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梯十户。
这三种户型可以做一个组合,这可以实现东西向,也可以采光通风,都是比较好的。晾晒平台,这在室内解决不了变通的办法,后来发现也不错,室内空间想隔出一个阳台,根本不太可能,要不然出现调研的时候在室内拉一根绳子就晾衣服了,我们在前期条件下想怎么把北向消极空间消化掉了,如果一梯八户和十户很长的时候,平台面积即便算一半,平个平台也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晾晒平台考虑的时候考虑一半算,一半不算,因为一边已经满足需要了。
这是一梯六户的组合单元,通过B1、B2、A三个户型组成,这是一梯六户的,这是一梯四个两居,两个一居,这是根据面宽总长要求来组合的。这个平面组合于一户人家三代,四代,让他只配套一个两居,这也满足不了居住要求,他可以申请在同一个楼层上一居或者两居组合起来使用配租。
这就是晾晒平台,因为一个平面已经足够,我只算一个平台的面积,这样对户型压力来说还是能够成立的,这个平台出现使得户内比较拥挤,形成了出来透气的空间。
我们在规划节地方面考虑介绍公摊面积,12-18层尽量减少面积,规划设计的时候考虑楼间距,利用东西向日照增加容积率。这是假象一块平地做的总图。我们做立面的时候不过渡设计,要充分反映平面功能,廉租房在成本控制上非常严格,我们没有过渡的修饰,就是结合平面,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不用做,其实满足功能需要也足以,这是简单的一个立面的效果。
节能设计,我们外场相对来说比较整齐,这块简单过一下。配套服务设施,这块想重点提一下,我们户内比较经济的,廉租房是面向城市低收入人群,老人和孩子比较多,在此我们将托老所和幼儿所合并设计,可以使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顾。社区健身器械区、设置一些临街底商满足下岗工人需求,即便是廉租房也不得不设车位,因为有一些出租司机也在考虑范围,在机动车这部分考虑,在南北楼间设停车棚,下挖空间设半地下车库,机动车停车按十户一部考虑,全部在地上解决。我的交流大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霞的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