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的7600亿元治霾计划里装了哪些“药”?煤制气应该不可少。去年有报道披露,“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气示范项目将于2013年年底实现对北京供气。”北京燃气集团还出资了这个项目。
煤制气有治霾的好处,就一个劲儿上项目
不管是制造还是使用煤制气都大大减少了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恐怖分子”
去年有报道披露,“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煤制气示范项目将于2013年年底实现对北京供气。”北京燃气集团还出资了这个项目。北京应该是全国第一个大规模用上煤制气的城市。那么,这个“药”对北京来说奏效吗?答案是肯定的。煤制气其实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把煤炭给变成和天然气差不多的“人工合成天然气”,主要成分也是甲烷。用起来也和天然气“本尊”是差不多的。换而言之,类似PM2.5这种人见人恨的东西是大大减少了。
那么,在生产、气化的过程中,会不会有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呢?这不用担心的。大的废炉渣会被集中处理,而细小颗粒本身就是高温气化的材料。另外的空气“恐怖分子”,诸如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技术上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就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和回收。
所以在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公布后,煤制气突然变成了“热门行业”
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污染“国十条”)要求,到2017年实现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国十条在“加大清洁能源替代”中又专门提到了天然气、煤制气、煤层气。如果直接用天然气来代替这部分煤的话,那么我国自己的产量肯定有巨大缺口。而我国又是产煤大国。把煤炭给改成天然气岂不是一个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的做法?
所以,在去年一年,煤制气项目开始了井喷,从发改委拿到“准生证”的项目有20多个。而且这些基本都是央企在运作的大项目。有测算显示,未来三年煤制气的投资规模就有2400亿元。
治霾是有着落了,可它有四大别的环保紧箍咒
第一道紧箍咒叫耗水量巨大,不巧,我国煤多的地方却缺水资源
煤制气行业是煤化工的一种。虽然和其它的煤化工伙伴们比,煤制气耗水算少的了,可是和页岩气这种传说中很费水的资源开采项目比,煤制气竟然还要大。智库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国十条行动计划中的煤制气的发展规划将有可能使得短缺的水资源进一步受到威胁。
有一个概念叫耗水量,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人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这份报告就分析说,在煤制气的生产过程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水因工艺消耗或蒸发不能回到水体。而页岩气的生产虽然也需要巨大的水,可是水体并不会消失,经过处理后甚至还能循环利用。
那么,到底要多少水呢?报告举了个例子,如果每年至少有40亿立方米的气体从内蒙的工厂输送到北京,那么,生产这些煤制天然气将消耗320亿升淡水,足以满足100万位内蒙当地居民全年的生活用水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