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暖通空调 查看内容

保障房迈入“绿色”年

2014-1-21 07:42|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38| 评论: 0

摘要: 摘要: 2014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今年起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符合相应 ...

摘要:2014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今年起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符合相应条件的要至少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此次通知的出台是为了贯彻落实去年1月份国务院转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保障性住房中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可有效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对在全社会推行绿色建筑具有示范效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知按照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部署,进一步细化了在保障房中推行绿色建筑的条件和要求,并对实施机制与责任主体做了明确规定。这也意味着我国保障房领域的“绿化”行动正式开始。

 

  “一星”无压力

 

  根据公布的通知内容,建设绿色保障房的相关条件包括:政府投资、2014年及以后新立项、集中兴建且规模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租赁住房(含并轨后的廉租住房)。而此前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就曾明确提出,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自2014年起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不难看出,新通知对于绿色保障房的适用范围是在行动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此,相关专家表示,政府投资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的性质单一,责任主体、考核对象明确,示范与带动效应好,因此便于从全过程监督管理角度来保障绿色建筑标准的有效执行。


  “保障房由政府投资,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因此从建成到运营都要考虑成本控制的问题,而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全生命周期的节约,这点和保障房的诉求不谋而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举例说明,保障房的住户可能为了省钱不太愿意开空调、开灯,而绿色建筑很关注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如果在自然采光、通风等环节做得比较好,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业主节约用电的需求,降低运行的费用。


  那么,目前在全国推行一星级的绿色保障房到底难不难?对此,曾捷表示,从技术上来看,要想达到一星级标准并不难。而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成本,实际上也不是问题。“相对于普通建筑而言,一星级绿色建筑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微乎其微,如果做得好,可能还会省钱。”她表示,由于各地的建筑标准不同,产生的增量成本也各有差异,像北京、深圳等地,本身的地方标准就很高,做一星绿色建筑基本上不存在增量成本,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相对来说增量成本就会高一些,但通常每平方米不会超过50元,而且绿色建筑在竣工使用后,还能减少耗能、降低不少运营成本。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个费用是完全可以承担的。


  实际上,已有一些地区率先在保障房领域实现了百分之百的“绿化”。早在2010年,深圳市政府就发文要求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而江苏也从去年起在新建保障房中全面推行了绿色建筑建设标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