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概念竞赛由评委选出了最后四位胜出者。竞赛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有创造力和标志性的建筑,并且设计一种低碳排放的建筑来促进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6iemaea73zrajdg3a.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一等奖:播种建筑 项目团队:Chik Tsz Ting, Eugene Kiang, Alan Siu Lun Wu, Tang Wai Kwong, Ho Lai Ki & Hui Po Man 建筑师深信绿色设计的原则是一种出于自然的意识,以此来欣赏自然力之美,并且将其与人工联系在一起。不同于机械式地摆放两个建筑,建筑师决定通过第一幢入口大楼和附楼将基地升起以达到一种从地表升起的景观效果,并且将斜坡屋顶全部覆盖以蔬菜植物。主要空间包括了咖啡厅和办公区,均沿着建筑北侧布置以获取TOLO港的最佳视野,并且避免了主干道的噪音污染。周围空灵的环境使得空间能够拥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每层楼都有室外挑台以欣赏美丽景色。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6fnyyn3xvucfnx073.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二等奖:绿毯 项目团队:Wong Hin Fai & Lee Tin Wan 通过对景观的划分和屋顶的起落来表达一种建筑语言。它创造了一个公共空间的新维度以及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形式。景观通过大台阶引入到讲台。通过对斜坡式建筑群的两侧摆放,使之曝露在自然光线和视线中的部分增加。此外,林荫大道旁的小空间为概念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6sk2disk96psddibk.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三等奖:绿色摇摆 项目团队:Chan Kin Kwok & Ng Man Hoi Simon 典型的中央核心办公布局,空间利用率非常高,由于办公空间进深较大并且只有一边开窗,所以需要依托机械通风和采光。为了营造一个更持续的工作环境,建筑师必须舍弃传统的建筑空间,并且重新思考构筑一个理想的工作空间。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6hj3di3jvy3riovdt.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四等奖:绿色港湾 项目团队:Oscar Tong Hei, Kelvin Chu, Buran Chen & Ma Vickie Ka Ki 建筑形式是受港湾和水蚀岩石形态的启发,办公空间通过一个入口小溪被隔断,直通主公共空间。入口开裂的空间营造了一个奇妙的公共庭院,通过中间水系和植物将办公空间和实验室进行划分。当参观者进入建筑时,将体会到一种步入未来的感觉。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6cd6grtpruzz5p11r.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7ullfc65ci6fizvdo.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7r8vppeszscv3v11j.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data/attachment/portal/201401/08/105657vllzebbd0uuz8um2.jpg.thumb.jpg)
香港“GIFT”(未来绿色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公布
译者:筑龙网 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