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肥首座高标准立交桥—五里墩立交桥封闭一条由东向西方向的重要匝道。主要由于一个桥墩支座出现老化变形,影响梁体的传力体系运转,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支座老化目前导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的结构特点使得橡胶老化后失去原设计的有效支撑。但是其他支座可能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合肥首座高标准立交桥封闭引起堵塞
2013年12月31日,合肥首座高标准立交桥—五里墩立交桥封闭一条由东向西方向的重要匝道。2014年1月3日,该桥全部封闭,当天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 此次封桥为何如此紧急?是桥梁质量不过关还是临时检修需要?目前已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据了解,不是质量问题,主要由于一个桥墩支座出现老化变形,影响梁体的传力体系运转,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2013年12月31日下午,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在巡查时发现五里墩立交桥A3匝道(南一环至长江西路高架方向)第4联和第5联的分联墩支座出现老化变形现象,为确保安全,该处当晚7时联系交警部门对该匝道进行交通封闭。 桥墩支座对整个桥体有何作用,老化变形是怎么出现的?桥梁专家、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副主任任青龙解释说,在桥梁的受力体系中,桥墩支座负责把桥梁上部结构受的力有效传到桥墩,通过桥墩向桩基及其他基础位置传递,起到一个传递荷载的作用。出现问题的桥墩支座是老式的板式橡胶支座,而五里墩立交桥建设年代较早,这种类型的支座是符合当时的材料和工艺标准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支座橡胶在空气中发生自然老化,造成整个支座的变形,从而使整个传力体系出现问题。 那么,其他支座是否存在同样问题?任青龙解释说,处于不同梁体结构、不同环境范围的橡胶支座,受力体系是不一样的。五里墩立交桥共分4层,A3匝道处于立交桥顶层,并且此匝道是弯曲的线性结构,桥体受到车辆行驶时的冲击力比其他位置要大。支座老化目前导致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该区域的结构特点使得橡胶老化后失去原设计的有效支撑。但是其他支座可能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第二次封闭主要也是这个原因,并非质量问题或发现其他支座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A3匝道所处的特殊位置,如不完全封闭可能会影响下方桥梁及整个桥梁的安全。且经过专家的深入分析,发现桥墩支座除老化变形外,还存在梁体向曲线外侧偏移、立柱向曲线外侧倾斜等现象,存在垮塌的风险。为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才决定暂时封闭整座立交桥。 主要出于安全考虑,专家鉴定结果一出来,立刻就决定封桥,是为了将风险降至最低。 1月1日,合肥市政府成立了应急指挥部,并组建多个工作小组,负责此次事件的综合协调、交通保障等工作,同时对桥梁、桥柱的位移及裂缝情况进行24小时监测。连日来,相关部门和省市桥梁专家对五里墩立交桥进行了多次深入检测和计算评审,1月3日中午,新一轮专家评审会认为A3匝道仍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风险较大不可控,于是当天下午即封闭整座立交桥。 作出全桥封闭的决定是艰难的。五里墩立交桥处于省城市中心核心区域,封闭后势必对市民出行造成较大影响,百姓会有怨言,但如果不立即封桥,很可能造成更大风险。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宁愿听到老百姓的骂声,也不愿意听到哭声。所以下定决心,果断进行了全封闭。 那么,桥梁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是近期才发现的吗?任青龙表示,对于市政桥梁,每年都会有“常规体检”,定期还对桥梁进行专项检测,至于巡查每日都有。目前桥梁的使用状况从高到低分为A、B、C、D、E五个等级,从2013年8月对五里墩立交桥的总体检测情况来看,评定等级处于B级,也就是说桥梁总体情况较好。推断支座问题是近期才出现的,可以说是突发事件。 老桥维修的技术难度、风险比新建一座桥要大得多。正式更换支座前,我们还要对桥梁做一些保护措施。保护过程中,会对原来的梁体造成一些扰动,存在一定风险。我们还会继续研究,这个风险如果可控,就只封闭这一条匝道,其他的正常通行。 目前该立交桥正在进行应急加固,待加固完成后再进行更换支座的工程施工。虽然不久前已对全桥进行了检测,但经过这件事后,我们将对五里墩立交所有匝道的支座进行复测。下一步,将组织专项力量对全市所有桥梁加大检测密度和检测频率。 另据了解,合肥市建委已下发紧急通知,在本月内对全市桥梁进行全面检查,对于使用年限长、荷载标准低、交通流量大的桥梁要特别“盯紧”。 桥墩支座出现问题,车辆超限超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2014年1月1日起,新的《合肥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再次明确了“超载车禁上高架”的内容,并把货运车辆、大型客运车辆也纳入禁止上高架和上跨式立交桥的范围。为保证此项措施落到实处,交警部门将加大对高架的巡查,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劝导力度。合肥市政府也将投入2400万元在全市所有高架桥的上桥点安装升降式“限高架”,严防超载车驶入,目前合肥市西高架已经进行先期的安装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