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大行动 村民将垃圾分类视为“潮流”
摘要: 摘要: 自去年12月6日召开惠州“美丽乡村,清洁先行”动员大会后,惠州各县区各乡镇掀起了活动热潮,展开了一系列清洁大行动,也涌现了不少成效突出的典型乡镇。 “垃圾虽小,考的却是执政理念、施政能力。”昨 ...
摘要:自去年12月6日召开惠州“美丽乡村,清洁先行”动员大会后,惠州各县区各乡镇掀起了活动热潮,展开了一系列清洁大行动,也涌现了不少成效突出的典型乡镇。
黄利是菱湖村五组村民,她告诉记者,自“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活动开展以来,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将垃圾分类视为潮流。这是因为垃圾分类不仅使村庄容貌变得整洁,也有不少过去想不到的实惠。“譬如厨余垃圾收集起来可以直接喂禽畜,也可以放入填埋坑发酵后做肥料,如果用化肥施肥很有可能污染井水。”记者看到,黄利家门前有一小片菜地,施的正是这种厨余垃圾发酵而成的肥料,不远处一个小鱼塘面上,也漂浮着用于喂鱼的菜叶,正是“二箩二桶”的垃圾分类使村民的家中好似一个小型绿色生态运作系统。 包括菱湖村在内,观音阁镇已经给村居民配置发放垃圾桶近2000个,修建垃圾收集池177个,配置垃圾桶60多个。同时,观音阁圩镇设环卫工作人员23人,各村配备保洁员共42人,日常负责转运垃圾池,同时对可回收垃圾和有毒垃圾进行单独收运,有效解决垃圾围村的问题。麦教猛称赞菱湖村的做法实现了“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目标,“创新思路、措施到位”。
每天,各农户家化肥池中收集的生活污水首先通过白色的污水管网统一排放,然后进入第一工艺流程—“格栅池”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过滤后进入“初沉淀”用以提高生化后的污水含水率,最后进入“三级水解酸化池”。经过一级水解池、二级酸化池和三级臭氧池改善后的废水,被投配到人工湿地上,加强处理后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可用于灌溉农田、菜地。 麦教猛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逐一打开三级水解酸化池的池盖进行查看污水处理过程,他号召在场的各县区各乡镇参与现场观摩会的代表能够因地制宜提出适合当地农村的污水处理方案,真正将“美丽乡村,清洁先行”的实惠带给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