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治水效果
摘要: 摘要: 镇村污 水处理 设施不足、配套管网滞后制约粤东西北减排,乡镇、河涌等治水的“最后一公里”制约治水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方面是资金用地紧缺,一方面是减排潜力和意识的落后,要解决这些,要加大重视和 ...
摘要:镇村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配套管网滞后制约粤东西北减排,乡镇、河涌等治水的“最后一公里”制约治水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方面是资金用地紧缺,一方面是减排潜力和意识的落后,要解决这些,要加大重视和财政补助,并发动民智形成治水合力。
云浮有自然村8788个,其中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仅2800个左右。云浮市环保局总工程师梁志强坦言,镇和村一级是云浮减排的弱项。污水处理未能深入“毛细血管”,成为当地农村的水污染隐患。 夏洞新村即将完工的污水处理池就紧邻着一家工厂,浑浊的污水从工厂的墙洞里流出。在相隔不远的下白村,为处理生活污水,村里在五六年前投入了十几万元建成4个污水处理池。但同样由于配套管网不够深入,村子旁的沟道里仍然流着浑浊且不知来源的水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已是在污水治理上起步较早的村,更多的村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尚未修建污水处理设施。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我省已形成“一县一厂”的污水厂布局,但末端管网建设的滞后,特别是难以深入到乡镇、河涌等治水的“最后一公里”,令污水处理能力难以进一步发挥,需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收集率。 与镇村污水处理滞后的情况不同的是,云浮城区和县区的污水处理设施情况相对领先。 目前,云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农村仅为39%。梁志强介绍,云浮是第一个达到每个县要有一个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地级市,现在日处理总能力达到14.9万吨。 云浮城乡污水处理能力大相径庭的境况在粤东西北并非孤例。粤东污染最严重的练江,劣V类水质已持续15年,其流域生活污水日排放量约86万吨,约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8%,然而,练江全流域生活污水处理率仅16.8%,练江流域两区一市共35个镇(街),目前尚有23个镇(街)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每天约72万吨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除了城乡差异巨大,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进度同样不平衡。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珠三角地区73个中心镇、东莞中山2市所有建制镇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粤东西北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数量和规模仅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10.1%和20.5%。在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方面,东西北地区同样滞后,仅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