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野狸岛的珠海歌剧院雏形可见,“小贝壳”美丽造型已浮出海面,与山、海、岛辉映在一 起,成为情侣路上一道独特景观。 昨日上午,珠海歌剧院项目又有了新进展。在现场可以看到,歌剧院主体结构的最后一榀桁架顺利吊装成功,标志着珠海大剧院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珠海歌剧院
歌剧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目前已完成过半,下一步大剧院将进入“大贝壳”钢结构吊装和内部装修、安装阶段,预计“大贝壳”可在明年7月面世,而整体工程有望在2015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60米高的“小贝壳”已经全部矗立起来,而“大贝壳”土建结构也已正式封顶。珠海歌剧院项目经理黄明军透露,珠海歌剧院目前建设进展顺利,歌剧院主体结构封顶标志着整个“一院两馆”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封顶,同时也意味着歌剧院项目已完成过半工程量,歌剧院 整体工程有望2015年年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建设单位市城建集团负责人透露,一院两馆项目均为大型公建项目,建设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如高大空间薄壁混凝土弧形墙施工、歌剧院劲性结构、超高钢结 构支撑胎架安装等,建设单位为此组织设计单位、评审专家就设计建设问题进行了多轮论证,目前已经进行各类设计论证实验十多项。项目自2011年8月份主体结构开工建设以来,在各参建单位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种种因素,已相继完成了小贝壳 主体结构封顶(2013年6月14日)、小贝壳钢结构封顶(2013年10月29日)、博物馆土建结构封顶(2013年11月8日)、规划展览管土建结构 封顶(2013年12月4日)。 随着歌剧院主体结构封顶,是否意味着“大贝壳”很快将面世?据介绍,大剧院主体结构封顶完成后,下一步将转入“大贝壳”钢结构吊装阶段和歌剧院及两馆的内部装修和安装工程,预计“大贝壳”可在明年7月面世。 珠海大剧院,作为国内唯一一座海岛大剧院,其结构复杂,造型新颖。在主体工程施工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据透露,珠海歌剧院主体钢结构用钢量约1万 吨,工程近万根大小各异的杆件,弯曲、弯扭构件,导致现场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简单可以概括为“造型奇异、结构复杂、杆件数量多、定位、焊接 难”;其次,珠海歌剧院是我国第一个海岛歌剧院,周围空气中氯离子含量高,施工方依托“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平台”等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了专项涂装施工方 案,最终保证珠海歌剧院的涂装施工质量。此外,滨海环境风力大,给吊装作业、测量定位等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备受关注的“大贝壳”与“小贝壳”相比,在施工和设计上有何特别之处?据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院负责人侯郁介绍,大贝壳剧场单从用钢量上讲是小贝壳的 二倍之多,达6500吨,单榀径向桁架最重达30余吨,桁架吊装过程中不仅要设置临时固定缆风绳,还需通过设置钢管支撑等措施,保证吊装单元的稳定;大贝 壳结构高度达90米,高空海风大,增加了吊装和焊接难度,且结构底部部分采用铰接连接,利用向心关节轴承、铸钢件等节点形式,此类节点的使用也增加了现场 的施工难度;最大板厚达50mm,对工厂的加工制作精度极高,焊接难度远远大于小贝壳;由于高度达90米,塔吊需在贝壳钢结构上设置扶墙。 除此之外,某人表示,经测试,大小“贝壳”的安全性能都极高,能抗震且抗风能力达12级以上。歌剧院的内部设计和安装也有很多看点,尤其在建声、舞蹈、灯光等设计上。据了解,珠海歌剧院舞台机械设计选择与德国昆克国际咨询有限公司合作。 该公司曾参与著名的柏林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哥本哈根大剧院和韩国国立剧院等文化设施的专项设计。而建筑声学设计方面则选定马歇尔·戴声学公司,务求达 到珠海歌剧院完美的建设外观与完美的视听效果相结合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