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高速被称为“死亡路” 一年夺命50多条
● 停车、加水、检修,慢慢抽完一根烟后,深深吸口气再上车,这是51岁的老驾陈林驾车驶上“者桑死亡路段”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即便在全国跑车20多年,拥有丰富的驾车经验,陈林也不敢有半点马虎,因为仅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就有3个朋友在罗富高速公路者桑路段丢了命。“开到这段路,头皮发麻,汗毛都是竖着的。”陈林上车前告诉记者。 ● 通车一年多,罗富高速公路者桑路段共发生事故267起,死亡事故36起;共造成54人死亡,63人受伤,302辆车受损。 伤痛回忆 通车两小时后就发生车祸 通车典礼结束仅两小时后就发生车祸、通车不到24小时就死人,者桑这样的“偶然”国内几乎史无前例。 当天参加通车典礼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春林,成了者桑路段第一起车祸的报案人——当天,通车典礼后,王春林现场召集刚刚派驻者桑的7名民警开会,布置完工作,他刚开车出门,就看到路边一辆拉煤车刹车失控撞在路边的山上。王春林一边下车处理现场,一边打电话给民警:“你们还不快过来,这里发生车祸了!”这时,7位民警连行李包都没来得及打开。当时,距离通车还不到两个小时。 接踵而来的车祸远没结束,通车后第二天凌晨两点,一辆大货车途经此地时,又失控冲上避险车道,在撞上避险车道顶端的山体后,司机当场死亡。 作为富宁县交巡警大队筹备组负责人,在者桑路段通车时,邱世祯是第一批到达的交警。回忆起一年前通车时的情景,他心情异常沉重:“仅仅通车两天就发生多起事故,而且还有死亡事故,这种情况我做交警多年来第一次碰到。” 眼看着形势不对,通车后的第三天,富宁县开始对此路段封闭整改。增加警示标志,增设执法宣传点等等。整改过后,者桑路段正常通车,然而,意外依然在延续。根据交警的数据统计,罗富高速公路从2007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到今年5月10日,共发生交通事故341起,死亡事故47起,造成67人死亡,83人受伤。其中,仅者桑路段单向下坡,就有事故267起,死亡事故36起;共造成54人死亡,63人受伤,302辆车受损。而这一年的时间里,还有几个月是在封闭式整改。 司机讲述 两起车祸3个朋友丧命者桑 在坡顶一个营业性质的加水服务点,不时可以看到要下坡的大车停车加水检修。安徽老驾陈林说起这段路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怕”。陈林的3个朋友都在这条路段上丧了命,发生的两起车祸,都是刹车失控。陈林说,每次走这段路,全身的神经都是紧绷着的,头皮发麻,跑车20多年,这段路是他这一辈子开过的最可怕的路段。为什么这么长的坡这么陡?陈林质疑,要是当初这段路设计时就直接打一个长隧道,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事故了。 和陈林一样,司机应永来在下坡前也特别谨慎。他说,开这段路几乎没有让人喘息的机会,所以在下坡前他要做好充分准备。他几乎每个月要经过这段路四五次,每次到了这里,都有种“视死如归”的感觉。他也纳闷,在设计这段高速公路时,为什么如此长的坡还修得这么陡? 在对过往司机的采访中,许多经常途经此地的司机都会在这个加水站停车加水检修,10元钱加一次水,而更多第一次走这段路的司机,几乎都没有加水的习惯。民警告诉记者,发生事故的车往往都是重型超载货车、超速车,而且都是第一次走这段路的外省车。 ● 接到交警队长的电话,富宁县安监局局长李达义心头一紧:“那里又出事了?”从这段路通车起,“者桑”这个词,就频频出现在他的噩梦中,他把自己称为坐在“火山”口上的安监局长,“者桑”就是这座随时有可能爆发的火山。而和他一样,坐在这个火山口上的官员还有很多…… ● 通车一年多,发生事故267起,死亡事故36起;共造成54人死亡,63人受伤,302辆车受损。这样一组“者桑数据”,拉紧了当地政府的“火山神经”,也成为过往司机的“噩梦”。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魔鬼路段”?为何让一大批官员“谈者桑色变”?“者桑问题”背后又透视出高速公路管理的什么疑问? 在者桑路段,每个隧道口都有大大的“慢”字警示标志。 车祸现场
记者体验 穿行“死亡路段”的恐惧 在邱世祯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高高堆起的关于这一路段的各种反映材料。然而,者桑真正引起重视,还是在轰动整个文山的“6·07”粗酚泄漏事故之后。当时,30余吨化学物品全部流入者桑下面的剥隘水库,而剥隘水库又和广西的百色水库相连。事故引起了国务院、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而者桑路段也才开始进入各级政府高层的视线。可以肯定的是,“6·07”事故发生后,经过再次的加大整改,该路段的交通事故有所下降,然而,用李达义、邱世祯的话来说:“治标不治本!” 12公里的连续下坡,坡大、弯急、隧道多,天气情况复杂,是者桑路段的主要特点。实地查看中,从坡顶的岩河隧道开始,一路经过了包括者桑1、2、3号隧道,每隔几米,就能看到路中间摆放着的反光锥形桶,而每个隧道口,都可以看到写有大大的“慢”字,路边更是摆放有各种警示标志。在这段被称为“死亡路段”的道路上驾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恐惧”,路边满眼都能看到车祸的痕迹——被撞坏的隔离栏、撞凹的山体、零碎的车体零件、各种刺眼的刮痕……在这段路上,每隔几米,邱世祯都能给记者讲出一个车祸来。在其中一个避险车道旁边,邱世祯感慨地对记者说:“这个车道至少救了几百人的生命,几乎每天都会有一辆车因为刹车失控冲上这个隧道。”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