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给排水 查看内容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展缓慢 “短板”如何补?

2013-12-12 23:49|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740| 评论: 0

摘要: 摘要: 近日,肇庆四会龙甫镇长实高新养猪场的张老板压力有点大。因为今年5月,张老板与当地畜牧兽医局签订了一份污染减排承诺书,按照约定,张老板需要在12月前全面完成猪场污水深度治理工程。“准备了近半年时间, ...

摘要:近日,肇庆四会龙甫镇长实高新养猪场的张老板压力有点大。因为今年5月,张老板与当地畜牧兽医局签订了一份污染减排承诺书,按照约定,张老板需要在12月前全面完成猪场污水深度治理工程。“准备了近半年时间,前后投入60多万元,这套污水深度治理设备已严格按照要求建设,但还是怕通不过审核。”
  就广东全省而言,像长实高新这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正进入改造的高峰期。近年来,随着广东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占比也在快速上升。按照国家“十二五”污染减排要求,2015年广东全省污染减排目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以上,任务十分艰巨。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水污染指标中,氨氮排放量治理进度最慢,以畜禽养殖业为代表的农业源减排乏力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进展缓慢?我省污染减排如何补上这块短板?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头猪排污量相当于7个人


  “以前,猪圈污水简单沉淀后,只经过沼气池处理就直接排入鱼塘,里面的水都是黑色的,气味刺鼻,根本没法养鱼。”说起几年前鱼塘及周边的环境污染,张老板仍记忆犹新,有时候,池塘水还会排到附近的农田里,农民经常投诉,到后来都不种了。
  经过几年污染治理,猪场周边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臭味已闻不到,鱼塘水也呈现出淡绿色。
  截至10月底,肇庆实施污染减排整治的生猪养殖场达到139个,实施减排的养殖规模已达到了总量的65%。
  此轮整治“风暴”背后,是农业源污染减排的“压力山大”。
  据广东“十二五”污染减排中期评估,截至2012年底,我省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97%、0.31%,距离“十二五”分别要求减排8%和1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到今年上半年,我省氨氮排放量累计比2010年下降6.4%,也仅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45.4%。
  畜禽养殖污染是农业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环保部门专家调查,一头猪产生的废水相当于7个人的生活废水,而一个规模化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其排放量不亚于一个中型工业企业的排污量。
  “十二五”我国分解给各省的污染减排指标,首次将农村和农业纳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范围。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成了“十二五”农业源污染减排的主战场。
  同时,畜禽养殖污染也是广东省多条重污染河流的重要“元凶”。如粤东最“脏”的练江流域内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6家、饲养量约33万头;散养量约42万头,大量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现场调研发现,一些规模化养殖场沼液处理去向不明;大雨时混有猪粪的雨水极易发生溢流。


  规模化程度低制约减排空间


  紧迫的水污染减排形势下,“十二五”以来,广东省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出栏量500头以上)治污工程纳入减排的重要举措之一,至去年底,已完成计划任务的35.7%。
  不过养猪场规模不同,在治污改造上的表现也大相径庭。
  记者了解到,按照广东省实施的“以奖代补”政策,完成污染深度治理设施建设的规模化以上生猪养殖场,可以获得每头生猪20元的奖励。
  省财政“十二五”期间将安排2.5亿元用于奖励完成减排工程建设并被国家认可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012年、2013年共计安排7000多万元,奖励了350多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提高了畜禽养殖场主开展污染治理的积极性。
  以张老板的猪场为例,今年出栏生猪量约11000多头,如果通过审核,张老板就可拿到22万元左右的奖励。目前,在四会像张老板一样,在12月中旬接受审核的还有12家,每家投入的污染治理费用都在40万元以上。
  即使有“以奖代补”,也并非每家都有实力坚持治污。
  “对于广东全省而言,养殖户分散、规模小,且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较差等都是加快污染减排步伐的‘绊脚石’。”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表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落实减排任务进度缓慢是直接原因。
  省环保厅总量处处长蒋宏奇透露,目前我省规模较大的出栏量5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治污工程已经完成计划任务的61.5%,但出栏量1000—5000头的生猪养殖场由于治污成本相对较高,治污工程仅完成6.9%。
  最令人头疼的是,除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外,我省养殖专业户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畜禽养殖业总排放量的65%,氨氮排放量占41.1%,这些养殖户并不在资金奖励范围之内。


  “增量”污染物控制难度大


  除了畜禽养殖现有存量的减排有待提速,更大的考验来自于增量的污染控制。
  “十二五”期间,我省畜禽养殖量持续增长,省环保厅透露,2013年到2015年,全省生猪养殖量将增加242万头。
  今年6月,《广东省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发布,其中列入计划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部分集中在茂名、韶关、肇庆,需新增减排工程数量较大。
  广东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直言,这些地区针对减排比重大的养殖专业户的相关政策、资金尚未配套,要完成今年减排目标,任务艰巨。
  按照《广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2013年肉类产量要比2010年增长22%,这意味着,在当期广东畜禽养殖业发展方式未得到明显转变的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将会大幅上升。
  在养殖总量可能增长的情况下,禁养的范围却在扩大。
  肇庆市环保局副局长陈金銮坦言,虽然各县区均已划定相关区域,但各禁养区内养殖场数量较大,想要在短期内落实畜禽养殖禁养政策,难度很大。
  同时,由于“大部分畜禽养殖场以租赁场地的形式进行养殖经营,由于未能确定租赁期满后能否继续经营,不少养殖场对污染减排工作抱观望态度,工作进展缓慢。”陈金銮表示,此外,实施污染减排治理投入大、奖励扶持资金少也是制约减排工作的客观因素。
  目前肇庆生猪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四会、高要、鼎湖、怀集4个生猪调出大县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达518个,占全市的90.8%,然而,这些地区可用于养殖业废弃物消纳的土地已趋于饱和,“这种产业布局的不合理,也导致了地区种养分布严重不平衡,不利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观察
  以产业规模化带动
  生态养殖或为出路


  一方面是禁养区的设立令广东省可养殖的范围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又是需求带动下的养殖量增长,如何在一增一减的矛盾中找寻畜禽养殖减排的破解之道?
  “地方在治理农业源污染时应注重‘存量优化、增量绿化’的工作思路。”赵细康指出,对于“存量污染源”,应要求尽快完善污染减排设施,进行环保升级,鼓励集中治污,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等新技术;对于“新增污染源”而言,则需要提高新建养殖场的环保准入门槛,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减少治污成本并利于资源有效循环利用。
  记者在广东省另一养殖大县——云浮市新兴县就看到了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又黑又臭的养猪废水,经过三级处理后,用于林木灌溉,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沼气回用作生产生活能源。一堆堆又脏又臭的鸡粪,经过先进科学的发酵和离子水喷淋除臭后,变成了一袋袋有机肥料销往各地……由于企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新兴县罗陈猪场投入180万元进行严格治污和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养殖污染的危害,而且还提升了养殖副产品的附加值。
  目前,大力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污染治理,已纳入省政府最近颁布的《“十二五”后半期污染减排行动计划》。到2015年底前,全省年出栏量1000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小区)和所有规模化养鸡场(小区)均要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完成治理任务。
  此外,《计划》还鼓励各地通过激励、示范等措施做好畜禽养殖的综合循环利用——各地应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措施,引导畜禽养殖专业户开展污染治理,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集中治污设施。
  为完成减排目标,肇庆创新地推出“零容忍”政策——当地由环保、畜牧部门与列入国家污染减排责任书的项目(养殖场)以及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签订《污染减排治理责任书》,“一旦无法通过减排目标,养殖场将无法获得销售防疫认证及相应资金补贴等优惠政策。”陈金銮表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