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永年发现一处明代水利工程——利民闸,此次发现的利民闸,比西八闸中建造时间最早的惠民闸还早至少近20年。目前,该闸保存基本完好。
永年发现明代水利工程——利民闸
近日,永年发现一处明代水利工程——利民闸。今年3月,永年县滏阳河西八闸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据邯郸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考证,此次发现的利民闸,比西八闸中建造时间最早的惠民闸还早至少近20年。目前,该闸保存基本完好。 据了解,利民闸位于永年县广府镇夏堤村村南,滏阳河的左岸,仅存砖石结构遗迹。在现场看到,闸体上有一块《重修利民闸》的石碑,石碑南北方向静静地躺着,一棵直径50厘米的榆树从碑中间穿过,把石碑断为两截,石碑字迹清楚。向外闸门上部残存有数块疑似《正德七年月日赓舍堡》铭文字样的青砖,另有两块高浮雕画像石,分别散落在闸体东、西部。经测量闸体残余部分得知,闸口西偏北54°走向,闸体纵宽8米,横宽11米,路面至闸券门上口高3.5米。闸门淤塞地下,高宽无法得知。 闸址向东约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处废弃的新闸房,闸房墙壁上镶嵌有一块《复利民闸记》。《重修利民闸》和《复利民闸记》两个碑上详细记载着建闸的原因,规模状况和水利作用。 据康熙版《广平府志》记载,利民闸本名惠民闸,明成化年间,知府李进因城壕干涸无水,于是引滏阳河水建闸,起名惠民闸。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知府王衡重修时,改为利民闸。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署知府推官胡东渐、知县耿鸣雷再修,清代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余维枢又重修。《永年县志》嘉靖九年由安阳崔铣撰文的惠民闸碑记载:“广平城南有河曰滏阳,成化间太守李公始开利民闸。”申佳允撰广济闸碑记载:“成化二十年郡伯李公倣西门豹遗意,始创利民闸,城南攸赖,嘉靖间高公斟酌水利凿堤灌田,李公实开闸始焉。”邯郸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文员郭须善说,经过考证利民闸遗址中带有铭文的青砖,可推测利民闸最晚不迟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比西八闸中建造时间最早的嘉靖九年(1530年)惠民闸,至少还要早上近20年。 利民闸是历史上重要的水利工程,据该村村支部书记武根堂介绍,该闸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