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黑水河”变身生态长廊成“法宝”
摘要: 摘要: 在大凌河边生活了近70年的孙敏生以前根本没想到,自己退休之后会“长”在河边拍鸟。“没治理前,这里只能看见苍鹭和阿莫儿隼两种鸟。现在我拍到的鸟类至少有46种。鸥、鹂能有七八种,还有比较珍贵的中华白鹭 ...
摘要:在大凌河边生活了近70年的孙敏生以前根本没想到,自己退休之后会“长”在河边拍鸟。“没治理前,这里只能看见苍鹭和阿莫儿隼两种鸟。现在我拍到的鸟类至少有46种。鸥、鹂能有七八种,还有比较珍贵的中华白鹭和黑鹳。”孙敏生一边翻看相机一边给记者介绍。孙敏生以前最爱拍风光和人物,随着凌河流域的变化,他又添置很多新器材,专注拍鸟。
经过生态封育河道治理、治污蓄水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目前大、小凌河流域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不仅发现了野生大豆等多种珍稀植物,黑鹳、大天鹅等珍稀鸟类也明显增多。在白石水库上游湿地的白天鹅最多时已达到3000多只。记者来到凌海市的大凌河退田还河封育区,4年前,这里到处是裸露沙石的河滩地,如今草本植物茂盛,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据了解,凌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保护区内共有22.3万亩河滩地通过退田还河披上了绿装。不但从根本上解决河滩地沙化问题,还极大改善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环境。 随后驱车来到封育区附近的凌海市赵复兴村,刚进村口就碰上了村民赵春学,听说记者要采访环境治理的话题,老赵兴奋地与记者聊起来,“过去这里是黄沙满天飞,窗台上总是一层沙土,白天根本不敢开窗。自从政府实施治理以后,环境真是每年都有大变化,现在天蓝了,草也绿了,尤其是空气比以前强多了,我们老百姓对这件事特别认可。”
大凌河第一湾、大凌河河口湿地、小凌河第一湾……凌河治理不仅在大、小凌河沿岸新增了几十处景点景区,还串起了鸽子洞古人类遗址、义县万佛堂风景区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一条独具辽西北特色的凌河旅游带正在加速形成。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