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机械 混凝土机械 查看内容

陈永洲事件

2013-11-17 15:53|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8907| 评论: 0|来自: 网络

摘要:   尽管《新快报》记者陈永洲10月26日早晨出现在央视《朝闻天下》的节目中,低头承认自己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的十多篇负面报道并收受钱财,但人们对于他在系列报道中及向 ...

  尽管《新快报》记者陈永洲10月26日早晨出现在央视《朝闻天下》的节目中,低头承认自己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连续发表针对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的十多篇负面报道并收受钱财,但人们对于他在系列报道中及向证券监管部门举报的中联重科“财务造假”的疑问并未消解。


泵车

  事实上,遭到类似质疑的不仅一个中联重科,还包括同城竞争对手三一重工(600031.SH),只不过质疑者来自《新快报》的同城媒体《时代周报》。

  这两家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有关“虚增销售额”“财务造假”的报道,对准的基本都是他们过去几年的明星产品——泵车。

  所谓泵车,就是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泵车是工程机械中单价及毛利都很高的产品种类,而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多年来一直垄断着中国八成左右的泵车市场,两家的竞争近乎决斗。

  自今年6月以来,记者一直在调查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的销售状况。由于两家企业产品门类均非常齐全,我们的调查也主要放在泵车身上。虽然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都否认了财务造假,监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也出具了相关调查结论和证明,但我们的采访发现,两家企业销售订单和退货订单存在或潜在或明显异常这一点无可否认。出现这些异常的原因,要回溯到三年前在“4万亿”刺激下工程机械行业展开的一轮“激进销售”运动,其产业后果直至今日仍未消解干净。

  根据10月底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工程机械三强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000425.SZ)净利润同比下滑49.3%、45.48%和46.3%,应收账款却反向大幅激增。报告期内,三一、中联和徐工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25.50亿元、256.28亿元和197.87亿元,分别较期初增长50.6%、35.59%和11.54%,截至9月底,三家巨头应收账款合计高达680.65亿元。

  中联重科融资租赁的应收账款逾期率由去年的9.3%上升至14.6%,三季度更是进一步加大;三一重工也超过了10%。

  昔日的明星产品混凝土泵车,更是大幅下滑。中联重科上半年销售1250台,下降64%,三一重工亦下降50%。而2012年,两家公司的泵车销量都超过3000台。

  这是中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在2008年刺激政策下超常规发展结下的苦果。中国经济高位下行后,工程机械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艰难的调整期,行业风险已然暴露,客户逾期率上升、应收账款增加、毛利率下降、表内表外风险敞口增加??

  如果说“陈永洲事件”对中国新闻行业是一次重击的话,中联、三一等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挑战毫不逊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