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四角“国字号”规划草案明年出台
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之后,位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中四角”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自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长江中游的湘赣鄂皖组成的“中四角”进入国家战略视野。据了解,目前湘赣鄂皖四省联动发展的“中四角”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表,明年年中国家层面将出台“中四角”总体规划草案。 9月26日,在国家发改委主持下,湘赣鄂皖四省相关部门和地区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前期工作会议,共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表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区域发展,也关系到全国大局,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目前长江中游的湘赣鄂皖四省联动发展的“中四角”战略进入实施阶段。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表,明年年中国家层面将出台“中四角”总体规划草案。 国家层面将出台长江中游总体规划 携手同心,合作共赢,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消除市场壁垒,共同打造中部开放型经济高地……四省围绕四大核心议题,坦诚相见,各抒己见,为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献计献策。 这次由国家发改委推动、四省联动的会议,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研究部署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参加会议并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已获得中央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一体化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高度重视并充满期待。四省省会城市要充分认识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认真规划发展纲要。 在本次会上,与会各方通过协商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推进时间表:今年底,各省按照“自身角度为主,兼顾其他三省”原则制定规划草案,提交国家发改委;明年6月,国家层面将出台总体规划草案。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在上述会议中,范恒山表示,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有关重大问题研究,为做好一体化规划编制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要确定范围,综合考虑经济联系、合作基础等因素,既不完全拘泥于地理局限,又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发展需要;二是要把握主线,在深化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始终把推进一体化发展作为方向;三是要优化定位,充分考虑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和地区比较优势与潜力,围绕打造重要的新增长极、新型城镇化示范、一体化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等方面来研究;四是要明确任务,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突出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和任务;五是要完善机制,强化高层协调机制,推动建立务实的推进机制;六是要落实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动一体化发展的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会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市政府主管领导和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介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情况,对规划前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上述会议中,四省均提出,争取尽快建立政府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之间的区域合作机制,在交通、科技、金融、环保、涉外服务、产业转移以及城市经济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在城镇和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建设、水资源配置、岸线开发保护、生态建设等重大问题上进行协调沟通,实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体化发展。 定位与区域范围等有待进一步探讨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关系着战略的可操作性,也决定了政策的可支撑性。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哪些城市?四省也是极度关注。 南昌市常务副市长张鸿星提出,科学、权威的战略定位,是进一步扩大省际共识、争取国家支持的基础。“四省首先需清楚定位,凸显自身特点,与地方的特殊需求相结合,才能有效争取到国家优惠政策。”四省方面认为,根据战略定位,四省强强联手、互通有无,才能把中部长江地区独特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至于那些城市入围“中四角”,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认为,哪些城市纳入城市群,难有单一固定标准,城市群的发展是动态过程,城市群的边界也是渐变的。 “应综合考虑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区域合作历史沿革及走向,以及地理空间、基础设施、城镇体系、产业分工布局等因素,来确定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李乐成表示,就湖北省而言,沿长江和汉江的主要城市,应纳入其中。 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主张,环长株潭城市群应作为整体纳入国家规划。 安徽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健认为,城市群范围应涵盖武汉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四省核心区域,并适当延及周边地区。“具体到安徽,应将以皖江示范区为主体的江淮城市群纳入。” 四省共建,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多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叠加、政策边际效用递减、产业同质竞争、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但“可以加强合作,先行先试,逐步突破壁垒。”便成了与会代表一致的共识。 武汉市副市长邢早忠提出,建议国家加大对长江中游城市群铁、水、公、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构建省会城市2小时互通经济圈,在四省区域内,配置更多要素市场功能,并开展财税、土地、科技平台、成果转化等专项试点,强化区域合作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户籍改革、住房保障等方面,可在四省先行先试。 “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牵头机制的问题。”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此次武汉会议,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真正进入国家层面的良好开端,必将有助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进机制的落实。 关于下一步工作,范恒山要求,四省和有关方面要以务实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紧锣密鼓地抓紧做好规划前期研究工作,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深化调研、强化对接、优化诉求,争取年内各省拿出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为下一步编制有关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四市签署《咸宁共识》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区 “中四角”战略规划刚刚启动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已有四个兄弟城市率先行动。9月28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在湖北省咸宁举行,安徽安庆、湖南岳阳、江西九江、湖北咸宁共同签订了《咸宁共识》,四市将围绕交通、产业等八个方面展开合作,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区、示范区,推动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