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ois J.V. Valentiny:做建筑不是玩艺术
Francois J.V. Valentiny 2002年您创立出版了卢森堡第一本先驱性的建筑杂志《Adato》,能谈谈吗? Francois J.V. Valentiny:创刊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很喜欢建筑,同时也喜欢建筑教育,所以想要借助杂志的方式推广这个领域,对人们不了解的事物作一些普及宣传,没有更多地想得到什么回报,只当是一个机会。 怎么看待跨界设计的趋势? Francois J.V. Valentiny:其实建筑的本来就要什么都能做。传统建筑是从军事建筑开始的,比如城堡啊,壁垒之类的,欧洲各国都有很多城堡,欧式的建筑风格是根据城堡不断发展而来的,所以欧洲很多国家都可以叫做“千堡之国”。像米开朗基罗他也什么都做过,也造过很多千奇百怪的建筑。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卢森堡馆是您在中国的首个建筑项目,灵感来自卢森堡的城堡建筑?作为非永久建筑,建材上的选择有什么特点? Francois J.V. Valentiny:中国是当今最大的国家之一,而卢森堡则是最小的国家之一,但我想不应找一个互相对立的东西,而是需要将两者联合在一起。所以最后呈现出来的是两个文化结合的场馆。有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城堡建筑早期都是有军事用途,坚固和持久性比较强,选材上以石头为主。现在,建筑功能上的发展也导致用材的变化,铁制、铝制的工艺已经很成熟了。卢森堡馆在设计之初便知道它只是作为临时建筑,不会被永久保留,所以最后决定使用钢铁,因为中国的钢铁工艺非常成熟。 在环保建筑上,除了建材外您们还关注那些因素? Francois J.V. Valentiny:客户所看到的、所认可的便是环保建筑一些耗能方面的优势,这是永恒的道理。而我们在设计建筑时候,首先要遵循当地的传统和文化,同时结合一些现代技术来弥补不足。 当设计理念与客户需求不符的时候,如何协调意见分歧呢? Francois J.V. Valentiny:客户来找我设计建筑,便是看到了我的优势和特点所在,不然他们就去找别人了。而我也是为客户工作的。客户对我有信心,提出一个计划、一个预算、一个初步想法、一个时间要求给我,那我会根据这些因素,作进一步深化,反馈一个更具创新的想法,一方面一点点地接近他的要求,同时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设计风格。双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互相磨合、接近,最终的成果一定是两方一起创建的一个东西。 社区规划涉及到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碰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案例时,又该怎样协调? Francois J.V. Valentiny: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这个我们肯定要去遵守,放之世界而皆准。尽管这些规则习惯有时是好的,有时候也会表现出不好的一面,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去遵守。 艺术和建筑设计密不可分,怎么做能让建筑体现出艺术气息? Francois J.V. Valentiny:首先,建筑不是艺术,虽然建筑可以变成艺术品,但无论如何它都不能算作艺术。建筑的主要用途是功能性的,有时候则是有象征性的。建筑总是为使用者创建,就像汽车或船,根据作品本身的功能,往更高的层次和方向前进,便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品。 对于黄浦江两岸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您有什么看法? Francois J.V. Valentiny:浦西有很多传统性的建筑,是历史上的西方建筑师建造起来的,后来慢慢地趋向楼层不高的中式建筑,而对岸的浦东就像是新的曼哈顿,两种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它们共存同一空间,就像舞台不同的两侧,可能这也是上海的传统吧。今天早上起来我沿着外滩散步,看到的市民也好,参观的旅行者也好,都会去拍照,但是另一边就没有人拍照,城市好像从这里截止了,通过桥梁去通向另外一端,然后在那头不断地发展。我不希望在所有地方看到的都是同样风格的建筑,我认为每一个国家不要盲目追求全球化的现代建筑风格,而是应专心研究从传统文化中发展本国的建筑。 对于中国建筑风格有什么印象? Francois J.V. Valentiny: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应该是颐和园,我很喜欢那里,我常常会去那里散步,不光是因为那些好看的宫殿式的建筑,那里还有很多充满创意、有历史的细节,就像卢森堡大使馆附近一些很老的区域一样。我们看待世界,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可能因为地理、气候、生活和文化的不同,建筑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国家,在几个世纪内建筑风格也有很大的变化。而中国建筑能在几个世纪内保持特定的风格,我觉得是因为中国建筑在一开始便想得很周全,中国在文化、经济、科技方面比当时的欧洲要发达很多。我们是在后来的发展中,看到了不同的文化,通过吸收新鲜的东西才不断改进和发展。 怎样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同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 Francois J.V. Valentiny:19世纪以后建筑发展非常快,这个时期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了建筑设计。但有一点我们在20世纪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那就是节省能源,还有人口不断增加的问题。所以建筑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不光是一个设计问题,也可能是社会的问题。在美国、中国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建一个行政大楼,土地往往非常昂贵,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很小的占地面积里尽量建造摩天大楼,我也不知道真正的中国建筑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可以合作去研究和了解。 为什么想在德稻教育开办大师班,借此您希望传达怎样一种理念? Francois J.V. Valentiny:我曾经在德国教建筑,但后来我停止了授课,因为我觉得现在欧洲建筑教育已经变得非常无聊。当我在中国,接到德稻的邀请,我觉得也是一个新的机会,让我在一个新的文化环境里发展设计,我喜欢这件事情。中国学生已经有了很不错的文化背景,我希望在德稻可以让学生将传统文化因素与一些现代建筑技术相融合。 您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下创作? Francois J.V. Valentiny:如果只是设计的话在哪都行,没有特定的要求。我的工作室有一个特别大的花园,早晨起来时我会先在花园呆着,然后再去办公室,如果这就是有浪漫情怀的话,那我就是。可能欧洲的浪漫同中国的浪漫不一样,很多欧洲人讲究的浪漫是一些没有实现的梦想,但我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所以我可能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浪漫的人,而是一个实用型的人,我会把浪漫的感情融入到建筑设计。如果我去做别的行业,可能会选择去酿酒吧。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