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地塌方,4工友救人时又被埋。事发南京,当时正在铺设污水管道,二次塌方造成1死两重伤两轻伤。
 事发现场示意图
 受伤工友
6日下午2点多,在南京栖霞大道与仙新路交界处的十字路口旁,一处正在施工铺设污水管道的工地发生塌方,将4米多深坑道里的一名工人埋住。多名工友赶来施救,没想到又发生了二次塌方,正在坑道里施救的4名工人再次被埋在土中。随后,施工方调来更多工人施救,并报警求助。在警方及消防官兵的帮助下,5名工人相继被救出,并紧急送往附近栖霞医院救治。 5人被埋一死两重伤两轻伤 事件追踪 目击者称,当时是一名工人在坑道下方作业,突然发生塌方,被土方整个埋掉了,后面来了多名工友下去铲土,但坑道太窄,容不下太多人,施救的速度很慢。没想到,在施救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二次塌方,还有人跑了出来,旁边轮班的人喊叫:“又有4人被埋了,又有4人被埋了。” “在再次施救时,为防止第三次塌方,一侧的挖掘机也赶过来帮忙,用铲子将塌方一侧的坑壁顶住,这才施救成功,5人相继被救出。”在马路一侧做绿化工程的一名工人告诉媒体。当时形势非常危急,人都被土埋住了。 下午4点多,救治受伤工人的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有多名身上沾着黄土的工人来回穿梭。该医院一位医生说,先期送来的一名伤员因伤势过重,已不治身亡。“主要是头部受伤,送来时呼吸、心跳都比较弱,经抢救无效已死亡。”这名医生说,另外四人中有两人是轻伤,两人是重伤。据悉,在塌方中参与救人的遇难工人姓刘,今年才31岁。 1 塌方事故为何会发生? 据了解,在事发现场附近,有多家施工工地,一家施工单位的技术工程师分析了一下塌方的原因。 其一,这个是埋污水管道挖的土坑,或者称为沟槽,污水管道是无压力重力管,所以埋得较深,挖四五米是很正常。从发生塌方埋人的这个沟槽现场来看,在开挖时没有设立支撑,因为没有看到挡土板。这名工程师称,这种长条的沟槽,用竖向挡土板差不多就可以,但是要密布,现场的土质其实还不错,如果施工方为赶进度节省成本,可能会不支撑。正常情况下,开挖1米左右的坑道就要开始支撑,如果不支撑,也是可以的,但要放坡。这个都快5米深了,既没有支撑,又没有放坡,塌方的危险系数较大。 其二,看到现场有一台大型的挖掘机,且在现场有多道碾压的痕迹,这名工程师说塌方也有可能是挖掘机行走造成的,一般来说,深约1至2米的沟槽附近,是禁止堆放土方和行走大型机械的。特别是大型机械的行走,因其自身太重,其产生的是动荷载,很容易引起沟槽壁塌方。 其三,现场的沟槽降排水痕迹不太明显。沟槽基本都特怕水,不能有水,所以开挖后降排水特别重要。并且,都需要有一个降排水方案。 2 为何会发生二次塌方? 塌方原本就埋人了,却在施救的关键时刻又发生二次塌方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这其中又有什么疏忽呢? 南京一位施工安全员表示,从现场间隔如此短的情况下连续发生二次塌方,且是在救人之时发生的,说明这个项目部的应急预案并不到位。 首先,施工现场没有预警人员,坑槽塌方不是没有预兆的,施工人员应在有塌方预兆之时,立即紧急撤离施工人员至安全地带,然后采取加固措施,排除险情后,方能继续施工。但遗憾的是,未能及时发现险情,导致现场人员被埋。 其次,发生塌方掩埋人后,应先加固,再救人。而不是立即下去救人,这样只能增加伤害。塌方发生后,由于倾角的改变,会引起多次的后续塌方,在未保证后续不塌方安全的情况下,贸然下去救援,这可能会导致更多人被埋。 “也可能工人平时忙于施工,项目部没有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足够的安全教育,发生事故后贸然相救,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该安全员惋惜的说,“工友被埋了,其他工友奋勇相救,这种工友之间的兄弟情义还是让人动容的,但救人和自保并不矛盾,只要科学施工救人,大家都安全,这才是最理想的结果。” 希望施工单位能够将安全施工贯彻到底,加强安全教育学习,组织应急预案演练。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