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裤衩之惑:是谁左右了建筑之美
简介:沈阳版“黄金裤衩”余波未平再起新澜。有沈阳地产界人士微博爆料,称开发商因资金链问题后期临时改动了设计风格,使得最终的作品遭受诟病。对此,开发商大呼冤枉。 从央视“大裤衩”到苏州“大秋裤”,再到沈阳 ...
沈阳版“黄金裤衩”余波未平再起新澜。有沈阳地产界人士微博爆料,称开发商因资金链问题后期临时改动了设计风格,使得最终的作品遭受诟病。对此,开发商大呼冤枉。 从央视“大裤衩”到苏州“大秋裤”,再到沈阳的“金裤衩”,“裤衩”风波一时风靡全国上下。究竟是高雅建筑不被世俗所理解,还是建筑太过标新立异让人无法接受?无可争议的是,“金裤衩”正引起沈阳建筑设计业内大范围内的反思:什么样的建筑才是能代表这个城市文化的地标? 质疑:资金短缺惹的祸 针对有同行微博称“金裤衩”因后期施工钱不够,临时改的这种风格特色的说法,昨日,开发商回应表示“这种说法很冤枉”,施工从头到尾都是按设计图来操作的,不存在临时改风格一说。 而作为“金裤衩”主设计师,沈阳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尹旭东也不再回避各路争议。他对记者表示,自己的作品引发这么大范围的争论,的确在他的预料之外,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无可厚非。 尹旭东说:“网友只是看到建筑的局部,任何建筑的局部形象都可能引起人们的联想。比如悉尼歌剧院,有人说它是海鸥、风帆、贝壳,也有人说它是修女的头巾,甚至是乌龟交尾等。 ” 尹旭东表示,设计工作前后持续了一年,中间曾出了几个设计方案。最终根据综合项目属性和名称,最终选定了这个以“鼎”和“钱”元素为主的方案,整体方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记者注意到,尹旭东建筑师还主持设计过二十一世纪大厦、万科紫金苑、沈阳电业局、深圳皇岗口岸、辽宁省高法等,其中省高法、二十一世纪大厦也曾引起过本地网友的广泛争议。 追问:建筑的审美缺失谁之过 “金裤衩”事件并没如开发商希望的那样平息下来。 10月19日,新浪乐居还围绕建筑界的“裤衩”风潮进行微访谈,业界人士纷纷就“金裤衩”各抒己见。有观点认为“社会多元,兼蓄包容”,也有人认为“建筑设计糟糕得很”。 群体审美,要有服务一群人的大众意图。他认为,好的建筑设计是要在功能、审美、环境、地域文化等中寻找一个平衡点,不可能一个方面一枝独秀,而其他方面问题频出。 杨晔说:“建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的东西是否成功也需要对设计背景有了解,比如设计方案完全是设计师主动意识的创造,还是业主意识干预了设计师的设计,或者完全是业主强烈的意识主张,也有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合力。 ” 杨晔建议对建筑的审美避开就事论事,由于当前的市场关系不是平等对话,投资者、政府、开发商在建某建筑时,更多是想从市场角度来检验投资是否成功,而对功能、审美、环境协调等判断缺乏专业性或忽略是普遍状态。 寻找:哪些文化地标让人留恋 2010年,有关部门曾评选出辽宁十大建筑地标,沈阳的铁西新区、世博园、金廊上榜。时下,高度俨然成了一些城市衡量地标建筑的标准。而一些地标建筑要转身成文化地标,仍需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沉淀,更重要的是给人精神层面的提升。 沈阳一位不愿公开身份的建筑师表示,最近20年沈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式建筑越来越多,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且有文化内涵的地标建筑很少,相反一些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建筑随着城市建设加速而被拆除。如果让他评选文化地标,他认为除古建筑外,部分体育场馆、市图书馆、在建的沈阳文化艺术中心更有鲜明的特征。“事实上,沈阳现在具有公共属性的建筑只占20%,比如商场、写字楼、运动场馆、档案馆等,而居民住宅占总建筑的80%。一些住宅建筑因为设计、功能、服务、人文、环境达到和谐协调,堪称建筑的优秀作品,慢慢培育出文化地标的属性。 ”杨晔说。 记者采访了6位建筑设计师,他们普遍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建筑心存好感,认为这些建筑无论在当时的条件和环境,还是以现在的设计理念来看,都有明显的文化地标特征。而对于近代的建筑,他们认为彩电塔、五里河、太阳鸟、夏宫、沈阳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建筑更具有文化地标的属性。而备受争议的“金裤衩”是否有机会成为铁西北二路商圈的一个文化地标,建筑师们认为也许需要更长时间的检验以及人们的普遍认可。 与专业建筑设计师观念不一样,普遍居民对部分商业项目的文化地标属性也予以了肯定。记者随机采访的居民中,不少人认为光陆电影院、中兴商厦等也可以算是沈阳的文化地标。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